• 梅建华司长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 发布时间:2015-02-27 11:06
  改革创新   积极作为

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成效

——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5213

梅建华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作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报告。

一、过去一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回顾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从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全体同志认真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维护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提高质量水平作出了新贡献。

(一)抓质量提升,服务转型升级。一是突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积极研究电子商务新业态的特点,探索建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建立完善神秘抽样、样品确认、检验协作、信息通报、问题查处等关键环节工作规范,组织开展电商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开发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监测系统,搭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建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启动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组织骨干电商企业共同签署质量诚信宣言,推动建立“帮、打、促”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机制。二是突出重点产品质量提升。紧密围绕10类重点产品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扶优治劣、标本兼治、典型示范的原则,促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全系统针对10类重点产品集中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企业生产条件检查和无证生产清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蓄意规避监管行为,共抽查产品47963批次,查处不合格产品4002批次,责令279家企业停业整顿,约谈企业5389家。三是突出内外联动促质量提升。突出多元共治,对内注重与各项质检职能紧密结合,形成合力;对外注重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行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启动嵊州厨具、潮州卫生陶瓷、南浔木地板、沙集“淘宝村”板式家具等产品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二)抓从严监管,保障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召开全国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全系统加大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二是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全年共对24245家企业生产的25672批次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发现1985批次不合格产品,抽查合格率为92.3%,同比去年提高3.4个百分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30年来首次达到90%以上。对童装等15种产品开展全国联动监督抽查,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6618家企业的7215批次产品,抽查产品种类数、批次数和覆盖面均创新高。全系统全年共对10.6万家企业生产的14.4万批次产品开展省级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为90.3%三是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全年共发放生产许可证10513张,对审查不合格的企业发放不予许可决定书1674张,不予许可率达13.7%。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对水泥、钢铁等产品严格许可审批。注销1845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对12家企业的生产许可依法予以终止。四是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等工作规范。组织对纳入许可管理的57452批次食品相关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对2412613批次食品相关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强化技术保障,成立食品相关产品专家委员会。五是全面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组织对35种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向社会发布14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召开质量安全风险会商会,向企业发放风险告知书,探索联动处置机制。针对儿童家具、儿童轮滑鞋等产品风险追溯源头,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开展液化石油气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

(三)抓改革创新,完善监管制度。一是改革完善国家监督抽查制度。以统筹国抽和地抽两大资源为核心,以强化发现解决质量问题和公告质量状况两大功能为重点,着力提升监督抽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加突出民生导向,加大与百姓衣、住、用、行关系密切的产品抽查力度;突出问题导向,加强跟踪抽查,凸显监督抽查发现解决质量问题的功能定位;突出社会导向,发布产品和区域质量状况,开发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众服务平台,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征集国家监督抽查产品建议;突出联动统筹,完善地方监督抽查信息报送机制;突出责任追溯,完善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制度,公开发布不合格产品后处理情况。二是改革机动车安检机构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管制度。与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从主动放权、便民利民、坚决脱钩、加强监管等4个方面对车检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不再控制安检机构的数量和布局,加快推进安检机构社会化进程,6年以内的非营运轿车免于上线检验,实现机动车异地检验。这些改革措施出台后,赢得社会普遍赞誉。在10个省开展机动车安检机构分类监管试点,扩大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分类监管范围,改进了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三是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研究提出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生产许可证委托加工备案要求,取消生产许可申请单位必须为法人的规定,免征生产许可审查费。开发运用生产许可电子审批系统,基本实现在线审批。以电线电缆、水泥、热轧带肋钢筋等3类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质量评价试点。大力实施工业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分类监管制度,共覆盖生产企业49560家,共对35947家企业落实差别化监督措施。

(四)抓队伍建设,推动依法行政。一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把学习教育、问题导向、整风精神贯彻始终,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深入实际,转变作风,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总局监督司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的“创建文明机关,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中荣获先进集体。二是规范行政行为。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建设,起草和修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修订234个监督抽查实施规范。对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复议案件举一反三,促进落实监管责任。是加强廉洁自律。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做到勤政廉政。

过去一年全系统取得的工作成效使人欣慰,令人鼓舞。这是总局党组以及各省(区、市)局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的结果,也是从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全体同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总局监督司,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二、2015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重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质量成为经济发展目标和内生动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总局明确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造质检工作新水平。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质量时代”作出新贡献。

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今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依法行政为基石,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突出消费品、电子商务产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等三个监管重点,深化生产许可、监督抽查、安检机构监管和风险监控等四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监督服务提质增效升级的工作效能。全系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抓好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系统要把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提升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守住安全底线。一是加强消费品监督抽查。进一步倾斜监管资源,提高消费品抽查比重,扩大监督范围。增加市场抽样的品种和批次数,加快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市场反溯机制。二是推进重点消费品分类监管。大力实施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分类监管制度,尽快将重点消费品生产企业纳入分类监管范围,落实差别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强化消费品质量问题处置。严格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加大质量问题突出企业约谈力度,加大质量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督促消费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向公众提供消费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四是推动消费品质量社会共治。通过采取质量分析和问题通报、警示、督办等措施,推动地方政府发挥领导作用,凝聚监管合力,形成监管的叠加效应。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协作,推动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搭建各方参与平台,积极动员消费者参与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来,发挥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选择和监督作用。

(二)突出抓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坚持“帮、打、促”的工作理念,以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充分发挥质量服务与质量监督作用,净化网络购物环境。一是帮扶电商生产企业提升质量保障能力。积极为电商生产企业提供质量管理培训服务。组织专家“问诊把脉”,帮助查找质量问题,改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源头管控能力。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淘宝村”等电商产品生产集聚区的监管和服务力度,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二是助力电商经营企业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发挥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作用,完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商企业产品质量信息互联互通,实施对质量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促进电商经营企业提高进货把关和质量管控能力,指导电商平台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产品质量投诉处理系统,提高产品质量投诉处理满意度。三是严厉打击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以网上热销、消费者投诉较多的大众消费品为重点,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对不合格产品追溯生产源头,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生产企业。

(三)突出抓好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完善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制度,保障食品相关产品安全。一是研究制定食品相关产品监管办法。依据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研究制定《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完善食品相关产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链条。二是加强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依法严格食品相关产品事前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紧密围绕食品相关产品材质迁移安全元素,突出预先防控和安全监管,通过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和专项检查等措施,基本覆盖高风险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三是推进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创新。围绕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管控,探索对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为基层质监部门履职创造条件。

(四)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按照“放、管、治”的原则,贯彻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以保障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核心,以激发市场活力、落实企业质量安全责任为目标,全面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一是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审批项目。将实施许可的产品,真正集中到重要工业产品上来。二是进一步减少对企业自主行为的干预。最大幅度减少对生产许可前置条件的要求,凡不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和产业政策的一律取消。改进获证企业年度审查,督促企业主动向社会公示质量状况信息。三是优化生产许可审批程序。探索告知承诺审批模式,对生产条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换证企业,免于实地核查。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再造审批流程,依法限时办结,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电子审批系统,推进许可审批全程信息化,做到“阳光审批”。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生产许可行为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加强生产许可产品监督抽查,扩大抽查范围和频次,完善产品质量分类监管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五)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按照依法监管、公正透明、权责一致、社会共治的原则,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一是提高监督抽查透明度。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依法公开相关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规范,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信息发布力度。向社会公开征集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增强监督抽查的有效性。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采取竞争性评审等方式科学确定承检机构。二是规范监督抽查全过程。完善监督抽查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加强全系统监督抽查计划、信息管理和联动统筹。建立健全承担监督检查检验工作的制度规范,严格落实承检机构抽检分离。加大承检工作质量考核,完善承检机构分类监管。加大抽查后处理工作力度,依法严格抽查不合格企业后处理。三是增强产品质量监督合力。通过统筹监管手段,充分发挥监督抽查对消费品安全、质量提升、证后监管、分类监管等工作的推动作用,增强产品质量监督整体合力。立足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综合运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生产许可、分类监管、公开曝光、质量约谈等手段,探索形成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新机制。四是逐步取消定期监督检验收费。指导各地在统筹分析辖区质量问题、质量监督需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测算产品质量监督经费需求,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依法将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经费,特别是监督抽查经费足额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逐步取消向企业收取检验费用的定检收费制度。

(六)深化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制度改革。以分类监管为主线,围绕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切实加强安检机构监管。一是完善安检机构资格管理。探索安检机构资格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层级监管职责,促进解决安检机构资格管理责任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组织修订《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完善监管制度,督促安检机构落实主体责任,切实规范检验行为,提高检验公信力。三是全面开展安检机构分类监管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加快推进分类监管工作。制定安检机构分类考核评价细则,根据检验条件、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监督检查情况以及履行主体责任的实现程度,对安检机构进行分级分类,实施差别化监管,体现扶优治劣,促进安检机构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四是加大安检机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发现安检机构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安检机构持续保持获证必备条件,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人员。

(七)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制度。坚持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加快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推动产品质量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有效提升风险信息利用效率。整合现有风险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密切跟踪质量安全敏感信息,加强对风险信息的整合和集成分析,提高风险数据交互应用水平。二是着力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向社会公开遴选风险评估专家,抓紧组建并运行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专家评估机制。三是实现风险处置常态化、规范化。发布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规范风险警示内容和流程。根据风险危害程度,积极探索风险通报、约谈、下架收回、执法查处等风险处置措施,实现风险处置规范化。加快制定风险监控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四是探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查。充分运用各种风险信息采集手段,广泛收集分析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信息,探索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调查,规范调查程序,实现快速处置。

(八)深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质量提升行动是今年总局明确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全系统务必高度重视,集中力量,狠抓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凸显监督效能,以质量提升促进转型升级。一是突出重点产品。要以儿童用品、厨房用具、纺织服装、电线电缆、装饰装修材料、节水产品、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车用汽柴油、食品包装材料等10类产品为重点,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各省局要结合区域实际,认真调查摸底,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量化提升指标,确保可评可考可操作二是强化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针对重点提升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综合运用许可准入、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分类监管、执法查处、区域整治、质量约谈等手段,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争做到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全覆盖、获证企业检查全覆盖、集中产区整治全覆盖。三是积极培育质量提升示范项目。结合产业集聚区的质量现状,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细化质量提升目标、措施和要求,培育和创建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提升集中产区质量整体水平。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质量监督任重道远。在新的一年,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成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