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展现质量监督新作为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发布时间:2018-02-12 11:24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总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支树平局长、侯建国书记专门听取了监督司的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支局长、侯书记的批示精神,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文兵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都赞同。这个报告,首先总结过去五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的长足发展和丰硕成果。正如树平局长批示中所肯定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概括五年的成绩,我觉得有四个方面更加可圈可点:一是监管效能不断提升,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我们坚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强化处置为核心,以保障安全为底线,聚焦消费品、工业品、食品相关产品、电子商务产品等领域,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面临巨大压力、监管难度大幅提升的五年中,未发生全局性、系统性的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二是“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改善了营商环境。我们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基础性制度改革,既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又增强监督有效性,更好发挥了监管职能作用。三是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参与谋划质量提升路线图,制定印发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方案》《质检总局关于深入开展产品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全系统率先扛起了质量提升的大旗,坚持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抓,一个区域一个区域抓,打造了一批质量高地,培育创建了一批质量提升示范区,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见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我们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职能和技术优势,打好“技术牌”,念好“服务经”,以产品质量为抓手,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规范和引导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化解任务。这些是对五年工作成绩的概括。

回顾过去的2017年,我们围绕迎接和保障十九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一是质量提升力度加大新建质量提升示范区19个,累计达43个,以质量提升激发了区域产业发展活力。深入开展了消费品质量提升“三个行动”,智能马桶质量攻关、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质量监测服务见成效,消费品企业标准领跑者监督助力积累了实践经验。二是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全面开展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全系统共梳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2.1万条,风险排查企业3.9万家,发现和整治质量安全隐患5910起;国家监督抽查发现并处理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1689家,各省监督抽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8373家。彻查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集中开展电线电缆“四查一整治”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三是质量监督改革力度加大。提请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方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录调整幅度达50%,取证程序大幅优化。监督抽查制度改革不断破题,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全面启动修改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和抽查实施规范,强化了监督抽查作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主抓手的作用。

无论回看五年还是过去一年,我们深深感到,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得益于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各项工作,包括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都要立足于这一根本要求来谋划和展开。

首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目标要更加全面过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好不好,首先是物质生活层面的,主要就是衣食住行用的东西“好不好”。当前,我国产品质量同样存在供给不充分和供求不平衡问题,突出表现就是“海淘”“海购”成为消费时尚。为此,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要求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中心任务。具体到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就是要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两头发力,双线作战。一头是“守底线”。这是我们的传统职责,不能丢,也不能减弱。要对照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薄弱环节,全面加强质量监管,以从严监管倒逼质量提升。另一头是“拉高线”。要下最大气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重大行动,是中央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全系统务必深化认识,决不能将质量监督职责与质量提升任务割裂开来。要看到监督的重要目的就是保质量安全、促质量提升,也只有质量提升了质量安全才有保障,监督的压力才能减轻。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思考谋划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两手全力抓,在“守底线”的基础上,着力“拉高线”,相互促进,主动作为,既要充分发挥质检技术优势,履行行政监督职责,更要注重发挥企业主体责任,把“要企业抓质量”转变为“企业要抓质量”,从而以优质的产品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的生活需求。

其次,推动高质量发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理念要更加先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破除思维定势、利益藩篱、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对标新发展理念,树牢新发展理念。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质量发展为了人民,时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品质”的需要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和回应人民群众的质量呼声,从中寻找质量监督的重点和质量提升的方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树立放管结合的理念全面理解和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要科学地“放”,认真审慎梳理各项监督制度,革除其中不合时宜的陈规旧制,砍掉繁文缛节,减轻企业负担,释放质量发展活力;要严格地“管”,良性的市场竞争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坚持“宽松”与“有序”并重,以从严监管撬动市场力量,推动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树立法治先行的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系统清理不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法律规范,及时修订不适应、不好用、不管用的制度规定,适时把近年来的一些创新实践以法规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产品质量监督要做到以法律为准绳,以标准为依据,以制度做保障。

第三,推动高质量发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模式要更加有效高质量发展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政府监管模式也必须与之相适应,既要做好服务,也要有效监管。要站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高度,探索创新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效率。要向信用监管要效率,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调动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提高经济效益,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说到底都需要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积极性。多年来,我们大多习惯于保姆式、包揽式的监管,使得部分企业在出现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后,往往有意躲在监管部门背后,抓质量、保安全的压力传导不到企业身上。有时,甚至出现责任错位,政府部门比企业急,企业主体责任被弱化,政府部门为企业质量责任背书等。实行信用监管,使失信企业一次违法、处处受限,有助于发挥监管的杠杆作用,放大杀一儆百的效应,促使企业主动履行质量主体责任。要向智慧监管要效率,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一方面用“机器换人”,有效缓解基层质量监督点多面广、人少事多、数据不通等诸多难题,另一方面用“网络连心”,零距离服务企业和消费者。同时,也可保证监督工作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要向分类监管要效率,加强质量监督检验大数据分析应用,提高风险预判能力,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不同企业信用状况和产品质量风险高低,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更有效地抓监督、促提升。要向协同监管要效率,以质量监督信息互联共享推动系统内部业务协同、部门之间监管联动、社会各方共治共享,尤其是要注重走“群众路线”,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质量监督、共同开展质量提升。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要求呼唤新作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质检系统开展三年质量提升行动的第一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叫响“质量提升行动年”,全力抓好“五个提升”。刚才,文兵同志已经对2018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总体思路作了介绍,对重点任务作了部署,内容非常明确、要求非常具体。为落实中央和总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我想再作进一步的强调,全系统要在“四个全面”上下功夫、抓落实。

一要全面开展质量提升,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是“质量提升行动年”,产品质量监督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局的决策部署上来,在产品质量提升中当好排头兵和主力军。关于质量提升工作,监督司提出了开展“五个专项行动”,实施质量提升示范区和质量攻关示范工程“两个示范”的具体安排。大家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深刻领会其中的逻辑关系,注意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找准重点产品这个发力点,着力解决“抓什么”的问题。抓质量提升,一定要注重抓具体产品,总局监督司要盯住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产品,各省局要盯住本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主打产品,制定产品质量提升计划,一抓到底,以具体产品的质量提升,增强消费者的“质量获得感”。第二,要搭建好质量提升示范区这个平台,着力解决“在哪抓”的问题。要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将各类质量安全示范区整合为质量提升示范区,加快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放大质量品牌效应。要深入开展调研普查,绘制本辖区产业集聚区分布图,调动地方政府主动申报和创建质量提升示范区的积极性。要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指导地方政府制定质量提升路线图,坚持一区一案,可以考虑与“特色小镇”等结合起来,提高工作针对性第三,要打好质量技术帮扶系列组合拳,着力解决“怎么抓”的问题。要积极组织开展质量诊断,组织专家进行会商会诊,找准比较优势、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研究制定质量问题解决方案。在质量诊断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质量攻关示范工程,组建“政产学研检”联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要发挥好先进标准引领作用,鼓励行业、企业将质量提升的成果转化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大力推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要注重以质量提升催生先进标准,又以先进标准引领全行业质量提升。在质量提升活动中,质检系统既要做好牵头抓总工作,又要积极主动开展标杆创建,提高我们系统抓质量提升的“能见度”和“感召力”,以实际效果增强全社会抓质量提升的信心,以具体案例拓宽全社会抓质量提升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用好质量技术帮扶这个最具独特优势的“工具箱”,将“工具箱”里有关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各种“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组合,谋划成质量提升的专项行动,作为推动工作的“硬抓手”。在这里,我还想特别强调,总局即将部署在全国上百个产业聚集区,抓住上百种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和服务,联合各地各部门,开展“双百”质量提升行动。总局已经明确,“双百”行动由监督司牵头。刚才文兵司长提出的“五个专项行动”,都是为了落实“双百”行动。同时,各地要注重将“双百”行动与总局、标准委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旅游局等10部委部署开展的“百千万”对标达标行动相协同,形成聚合力,推动质量提升。这些专项行动都是当前质量提升工作的“硬抓手”,全系统要全力以赴抓好抓出成效。

二要全面加强质量监管,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作为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保安全、守底线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全系统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进一步强化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坚持“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切实保障质量安全。要强化全覆盖监管严格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证后监管,对取消许可管理的产品实现监督抽查全覆盖,用好“双随机”、风险管理、分类监管等制度,有效解决监管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一般产品监管覆盖面,决不能熟悉什么就抓什么,习惯什么就管什么,挂一漏万。在此基础上,要按照监督司的部署,突出抓好消费品、食品相关产品、电子商务产品、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防爆电气、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强化全链条监管综合运用产品质量监督职能手段,使事前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等衔接配套起来,打通业务壁垒,形成内部微循环;综合运用质检手段,使质量监督与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执法打假、缺陷召回等有效对接,集中力量、攥成“拳头”,形成大质检合力;综合运用市场监管手段,克服相互分割、标准不一等痼疾,使生产、流通、销售、使用等各领域监管手段联动起来。此外,还要统筹上下游产业,积极构建全产业链监管体系。要强化全方位监管推进上下协同监管,加强工作统筹、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做到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推进区域协同监管,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等深入开展质量监督区域合作;推进社会共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督促用户单位完善产品采购质量把关制度,引导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主动报告风险信息,鼓励社会组织搜集质量违法线索。

三要全面深化质量监督“放管服”改革,推动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向改革要动力,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进一步激发生产企业的活力,压实生产企业的责任,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同时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今年,首要任务是抓好监督抽查制度改革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要清醒地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监督抽查制度缺陷日益显现,发现问题的功能日益弱化。不改革,监督抽查这项上个世纪80年代被赋予刀子功能的制度,就会逐步丧失自身的生命力。比如,最初规范化的制度设计,在执行中越来越程式化,企业可以轻而易举绕行,少数地方监督抽查合格率持续在99%,甚至100%,发现不了问题;国抽与地抽脱节,各干各的、各说各的,形不成合力,少数省份过度关注抽查合格率,把监督抽查异化为衡量质量综合水平的“尺子”,已经丧失了监督抽查的本质属性和原始功能;技术机构的遴选方式和抽检不分,导致少数检验机构利用监督抽查来扩大委托检验业务,其科学性、公正性也开始遭到社会的质疑等等。要准确把握改革的内容。突出“三个注重”,即注重统筹管理,实行国抽和省抽统一抽查计划、统一产品代码、统一抽查规范、统一工作程序、统一信息归集、统一结果处理,形成上下监管合力;注重过程管理,深入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全面实行“抽检分离”,加大市场买样力度,以公开竞争方式遴选检验机构,推动视频监控技术应用,增强监督抽查制度发现质量缺陷和质量安全问题的能力;注重监管实效,定期公布监督抽查不合格率,加大不合格产品曝光力度,严格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倒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要注意改革的方法。坚持法治先行,尽快修订出台《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确保改革蹄疾步稳、务求实效。坚持问题导向,要在国抽中进行各项改革措施的“压力测试”,注重收集整理有关经验和问题,纳入到改革方案的完善中。各地质监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克服困难压力,合力破解抽检分离、市场买样、企业库建设等难点、痛点,共同解决制约改革的瓶颈问题。其次,要持续推进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降税、减证、提标”任务,研究继续减少生产许可证实施范围,对目前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再进行深入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进一步取消、下放、转认证的产品种类。要全面简化生产许可证办证程序。深入推进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发证,逐步以电子生产许可证书替代纸质证书。全面推行“一企一证”,逐步实现“一证一号”。进一步扩大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地区和产品范围,全面推行申报材料“一单一书一照一报告”,取消发证机关组织的发证前产品检验,后置现场审查,最大限度地方便生产企业。大力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用标准引导和规范生产许可证管理。再次,还要着力推进质量监督信息化改革发展要以信息化驱动质量监督现代化。去年,总局启动建设中国电子质量监督(e-CQS),进展很快,特别是产品质量监督部分已基本建成,初步完成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双随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检验机构动态监管等系统的开发与测试e-CQS建设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不仅需要巨额经费投入,需要高度负责的技术团队,更需要质监业务部门与信息化部门的密切配合。各级质监部门要积极参与e-CQS建设,明确业务需要,协助完善顶层设计,加大重点业务系统的推广和使用力度,共同推进质检大数据建设,真正实现质量监督业务一体化管理。

四要全面夯实基础保障,筑牢质量监督事业发展根基基础牢固、保障到位,方能行稳致远。要完成好今年的目标和任务,全系统必须提高认识,在夯实基础、强化保障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保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质量监督工作的领导,定期向上一级党组织报告工作,重大问题及时上报,推动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特别是要推动构建统一权威的质量提升工作体制机制,把党管质量落到实处。要加强理论武装,强化思想保障认真学习研究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部署要求,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增强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水平确保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质量监督系统落地生根。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聚合体制内外两支队伍、两种资源,打造质量监督人才高地。对外,要注重在科研院所、技术机构、行业协会等发现和培养一支专家人才队伍,成为质量监督的“外脑”。对内要着眼于质量监督事业长远发展,把那些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具有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质监人才培养好、使用好。要加强从严管理,强化作风和纪律保障。建国书记在批示中要求,狠抓“两个责任”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我们要汲取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的教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检,从严管理干部。特别是要管好技术支撑机构,摆正监管部门与技术机构之间的关系,加强检验机构行为规范和工作质量考核;技术机构要摆正质量监督任务与企业委托检验业务之间的关系,绝不能以牺牲监管公信力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创收增效。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制度保障。加快修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为深化改革提供法制保障。加快制定出台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办法,推进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等技术性规范的制修订,保障质量监督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机遇、无比强大的动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昂扬奋斗的姿态,以更加履职担当的精神,奋力提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水平,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