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历史机遇 不负时代担当 奋力提升产品质量供给水平
    ——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发布时间:2017-03-14 13:38

2017313日)

 

这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决策部署和总局党组的工作要求,总结回顾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研究部署2017年工作任务。总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支树平局长专门听取了监督司的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批示。支局长充分肯定了2016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对我们这项工作、这支队伍,寄予了厚望,要求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战线“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以赴打好质量提升这场攻坚战,集中统一用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这个主抓手,全面实现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总目标,切实守住质量安全这个电商产业健康发展生命线,有效落实化解过剩产能硬任务,奋力推动产品质量监督事业不断前进,努力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刚才,文兵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都赞同。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过去一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值得肯定

过去一年,我们紧扣“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深化质量监督制度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刚才,文兵同志已经作了全面总结。我感到,其中4项工作更加可圈可点,更应给予肯定。

(一)有力开展了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这是去年国务院给质检部门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国办确定的85项年度重点督查内容之一。总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坚持科学谋划、标准引领、典型示范、从严监管,扎实有序地推进了消费品质量提升。就我们这条战线而言,切实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取得了可喜成绩。首先,抓顶层设计总局牵头起草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经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绘出了未来五年质量提升的路线图。《规划》出台后,31个省局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甚至有的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指导性文件,推动《规划》落实。二是抓重点产品。围绕重点消费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智能马桶、智能手机、电饭煲等10类重点消费品的国抽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特别是智能马桶产业呈现“四升一降”的历史性变化,合格率提升了22.4个百分点。其中,台州地区智能马桶国抽合格率同比提升了54.2个百分点,产值达40亿元,同比增长了100%通过具体产品质量提升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三是抓典型示范围绕地区主打产业和主打产品,在全国创建各级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76个,涉及39种消费品,有的省市还建立了产品质量逐级提升示范平台,以质量提升促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抓从严监督持续加大消费品在国家监督抽查中的比重,将消费者关心关注和反映问题突出的消费品列为重点监督抽查或风险监测对象。目前,消费品占整个国家监督抽查的比重达到68.7%,共抽查了12016389批次,涉及15694家生产企业,抽查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布通过全系统扎扎实实的工作,消费品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消费品国家监督抽查总体合格率达到91.1%,同比上升近1个百分点。

(二)有力促进了电商产业健康发展。全系统围绕“标准引领、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总体思路,不断破解电商质量监管难题。全系统围绕制定电商标准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制了涉及电子商务产品信息展示、质量信息发布要求、电子发票等关键性技术标准,着力构建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围绕风险监测、网上抽查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大数据应用中心,探索建立“神秘买家”志愿者队伍,开展网上买样抽查,抽查到不合格产品以后,面向社会公布结果,并通报电商平台下架产品或关闭网店。全系统共抽查电商产品6891批次,发现不合格2122批次,抽检产品的合格率为69.2%围绕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与电商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锁定不合格产品证据,精准定位生产源头,严查违法生产企业。有的地方质监局还联合相关部门对区域性质量问题进行整治,营造公平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围绕信用管理推进建设全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促进政府部门与电商平台之间,电商平台相互之间加强沟通协作,积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质量共治格局。

(三)有力推进了质量监督制度改革我们以更大决心推进了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向国务院审改办提出取消下放近1/3生产许可审批项目的建议,许可审批时间压缩一半,发证检验时间和检验项目各缩减30%,基本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审批。按照总局的改革思路和部署,多地质监部门主动实施现场发证、换证、免核查和优化检验环节等措施,大幅缩短取证时间我们推进了监督抽查“双随机”改革,开发了随机抽取配对软件,邀请消费者等群众代表现场随机抽取10类产品承检机构和抽查企业在烟花爆竹抽查中试行全程可视化监控,监督抽查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同时,各地也在抓紧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我们加快完善了风险监控制度,研究制定风险监控管理办法,启动全国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推进建立风险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特别是上海、广东等省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整合微观产品质量管理职能,构建了全链条质量监督机制。我们探索建立了质量信息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公众服务平台,推出“产品质量监督”微信公众号;福建、贵州、上海、四川等地上线运行质量信息查询平台发布监督抽查结果红黑榜都起到了引导消费、扶优治劣、传递质量监督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四)有力落实了化解过剩产能任务。化解过剩产能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去年,国务院对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作出专门部署,总局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落实化解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任务。一是开展专项督查,受国务院委派,对6个省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化解情况进行督查,妥善调查处置了河北、甘肃、山东等地3起钢铁生产项目违规建设问题,得到了国务院和牵头部委的高度肯定。二是组织全面检查,在全国范围内,检查钢铁、水泥获证企业3997家,责令限期整改51家,同时支持减量化兼并重组,热轧带肋钢筋、水泥获证企业数比2013年分别减少39家和1200家,有效减少了存量产能。三是严格许可审批充分发挥生产许可政策约束作用,全年收到热轧钢筋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78家,不予许可12家,不予许可率高于其他产品,达到15.4%,严格控制了新增产能。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既是总局党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系统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一年来,总局监督司和浙江、江西、杭州等地质监部门因保障G20峰会表现突出受到表彰,监督司质监处被国务院妇儿工委授予“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集体”称号,很多地方质量监督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批示肯定。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这些先进典型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向所有质量监督战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前后有270多条。李克强总理也在各种场合突出强调了质量问题。特别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调了全面提高质量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问题的重要论述,为质检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新形势下做好产品质量监督等各项质检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精神,尤其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认识和把握。

第一,要深刻理解质量工作新的战略地位把质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美国、德国、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都制定实施了质量发展战略。现在,美国、德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质量振兴,韩国、印度也制定了质量发展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大势、高瞻远瞩,深刻指出新常态下,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质量上升到了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2014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以三个转变对质量发展战略作了深刻的阐释。他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随后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等多个场合,突出强调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又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质量强国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对我们既是激励,又是鞭策。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质检部门责无旁贷,产品质量监督战线更要勇挑重担,当好先锋队和主力军。

第二,要深刻认识质量提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突出地强调了质量。2015111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就要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2016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深刻指出,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5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总书记概括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主攻方向和本质属性,指出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把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可以看到,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推进,质量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主攻方向”“中心任务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的质量动员,更是对我们质量监督战线的最高号令,要求我们与中央高度一致,全系统上下同频共振,在更广阔的舞台发挥作用、展现作为。

第三,要深刻领会中央对质量工作的重要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不仅强调了质量的战略地位,还用更长的篇幅、更重的语气,对如何做好质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总书记讲,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壮大新动能,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既要实现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不断适应需求变化的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也要大力提高各种产品质量和水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老百姓大量采购的产品是国内能生产的,而且市场供应很充足,这就有问题了主要原因是国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跟不上,满足不了需求。总书记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遏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这项工作,有关部门要用心抓,一个一个行业抓,直到抓出成效。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部署今年工作时,也着力强调了质量问题,要求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要求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惩罚性赔偿制度;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等。这些重要部署,是我们的工作指引,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要求我们从更高层面谋划质量监督工作,以更有力的举措落实各项任务。

当然,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机遇千载难逢,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来看,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够成熟,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人民群众的质量需求与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从监管对象来看,假冒伪劣等问题长期存在,尚未有效根治,还要下大功夫治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也不断涌现,增加了质量治理难度。同时,电子商务、个性定制等新业态不断兴起,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既讲规范性、又有灵活度,既监管到位、又促进发展,也是全系统必须破解的新课题。从监管手段来看,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完善,生产许可、监督抽查等传统监管手段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日益凸显,亟需与时俱进、深化改革。生产许可证制度从1984年开始实施,由于没有实现管理目录的动态调整,管得太多、管得过细,后续监管难以到位,带来许多工作风险;监督抽查制度也实施了30多年,存在着分类不统一、工作“程式化”、国抽和地抽不联动、抽查数据不共享等问题。此外,监管信息化程度还不高,风险监控、质量比对、分类监管等新手段还不成熟,没有形成长效性的制度安排。从监管环境来看,依法监管对质量监督提出新要求,企业法律意识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关注监督检查结果的正确性,而且关注监督工作程序的正当性,有些企业可以说是拿着放大镜关注程序错误;体制调整带来新压力,在一些地方的机构改革中,质量监督部门被整合;质量需求变化带来新考验,全社会质量需求不断增长,企业、消费者、地方政府不仅要求我们要严格监管、保障好的产品,还更期待我们要扩大质量供给、提供好的服务等。所以,我们还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正视和解决。

同志们,质量监督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多于挑战。全系统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眼光放远、把眼界放宽,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用更加扎实的工作,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新的作为。

    三、奋力推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实现新作为

关于今年的工作,总的要求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盯住提高供给质量这个主攻方向,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优化质检技术服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下大气力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的工作,刚才文兵同志已经作了全面安排。我重点强调以下5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产品质量提升质量提升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质检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总局正在牵头制定质量提升行动总体方案,将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组织全社会和各部门共同实施。今年,我们围绕质量提升,将重点开展质量提升示范区(项目)创建、热点消费品质量攻坚、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消费品企业标准领跑者监督助力等5大专项行动。刚才,文兵同志代表总局作了布置,大家要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将质量提升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认真谋划,认真落实。抓质量提升,关键是找准“发力点”,拿出具体管用的措施,务求见到实效。决不能坐而论道、空喊质量,将质量提升概念化、口号化、活动化。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智能马桶产品,之所以质量大幅提升,得益于去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务实举措。我们瞄准国外先进标准,着手研制新的国家标准,推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检测机构制定并实施智能马桶首个联盟标准;结合监督抽查结果,组织技术机构开展质量诊断,指导企业解决耐热阻燃不达标等共性质量问题;支持行业协会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推动技术成果共享,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其中台州、厦门等地企业成功研发专利技术50余项。前不久,支树平局长亲自出面,在台州启动了全国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攻坚计划,瞄准中外智能马桶质量差距,针对关键零部件、制造、设计3个环节,特别是加热器、控制器、清洗器、电磁阀4个关键零部件,成立政产学研检联盟,深入开展质量攻关提升。实践表明,质量提升既要打好“组合拳”,更要牵住“牛鼻子”,找准“发力点”。只有拿出实在管用的举措,才能见到质量提升的成效。各局都要像抓智能马桶产品一样,抓住当地主打产业、主打产品,从标准引领抓起,组织力量开展质量标准比对,研制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扩大“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从质量攻关抓起,开展质量状况调查,找准行业通病和质量短板,提供质量问题解决方案;从严格监管抓起,加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力度,推进开展质量承诺、质量评价、行业监督等行业自律活动;从培育品牌抓起,引导企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独有的比较优势,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通过抓重点行业,抓上下游产业,抓龙头企业,抓具体产品,确保一年上台阶,两年见成效,三年有根本性变化。

(二)完善监督抽查制度监督抽查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质量状况,发现质量问题,加强质量监督,维护消费者权益,倒逼企业重视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支树平局长专门批示强调,要“集中统一用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这个主抓手”。我认为,落实支树平局长的批示精神,首先要实现集中统一。今年2月,总局监督司召开部分省局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意见。大家集中反映,总局内部多头开展产品质量抽查,虽然出发点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国家标准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对象、形式和内容都与监督抽查基本相同。大家反映,这样多头布置、重复抽查,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也影响了监督抽查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希望加以改进。支树平局长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尽快解决,实现集中统一。目前,总局层面已经在协调解决监督抽查“政出多门”、“数出多头”问题,确定所有涉及产品质量的抽查都要统一布置、统一汇总、数据共享。各地也要统筹协调好,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集中统一起来。二要改进抽查制度。全系统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全国联动的监督抽查机制,加强总局和地方抽查计划的协调,做到抽查企业和产品科学分布,抽查结果系统共享。要在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更为科学的分类抽查工作机制,发挥好质量评价和发现问题两大功能。要建立健全以合格评价为目标的综合抽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影响国计民生、能够稳定代表产业发展基本面的产品,建立基本样本库,持续开展跟踪性监督抽查,并改进监督抽查合格率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监督司要与质量司密切配合,形成科学权威的全国产品质量水平评价统计指标,争取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要建立健全以发现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抽查制度。针对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不稳定、质量水平波动大、消费者和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以及质量问题多发的区域,建立动态样本库,开展专项监督抽查。监督司要与认监委、执法司密切配合,形成特定领域、特定行业和特定区域的质量动态监测指数,及时发现问题隐患,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三要加大抽查力度。抽查制度和方法改进以后,投入的大小、执行的力度决定着工作的成效。现在,不少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监督抽查工作,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比如,上海市政府每年在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上投入7000多万元。目前,总局正在向财政部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监督抽查经费。各地也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产业发展实际,争取逐年增加抽查经费,既要不断扩大抽查覆盖面,更要聚焦消费品和高风险产品,持续加大监督抽查力度,使监督抽查真正成为保护消费者的利剑,悬在问题企业头上的刀子。四要用好抽查结果要加大抽查结果的共享力度。总局司局以及司局与“两委”之间,各地质监局之间,上下级之间,都要实现数据共享,不仅要共享当下的数据,还要共享历史数据,使监督抽查结果真正成为大数据,为监督工作服务,为提升质量水平服务。要加大抽查结果的分析力度。把现实数据与历史数据结合起来,把各级抽查数据关联起来,找到突出问题,分析共性规律,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抓质量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质量诊断服务。要加大抽查后处理力度。加强不合格企业跟踪抽查,建立整改复查不合格企业“黑名单”,开展质量失信联合惩戒,对抽查发现问题集中的区域开展专项整治,促进区域质量提升。要加大抽查结果公开发布的力度。既要发布抽查的总体情况,也要发布具体的抽查数据,特别是不合格产品的抽查结果;既要在本部门官方网站上发布,也要用好当地主流媒体。各局都要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要做好发布结果的解读工作,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倒逼企业提升质量。

(三)加快推进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将其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20161121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清理生产许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又明确要求全面清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加快向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管理转变。这项改革是今年质检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和“硬任务”,支树平局长在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也作出了部署要求。总局正在配合国务院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削减方案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目前,总局已按要求提出了取消、下放和转认证类别的建议,经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办公室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将很快实施。对于这项改革,大家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首先要坚决“放”。真正做到能减尽减,该放必放,可转则转,只有特别重要、涉及安全的产品,才用生产许可证制度去管。其次要强化“管”。现在有一种倾向,强调放开事前的多,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缺少研究。我们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放管服”要求,决不能放而不管、一放了之。对于取消的审批事项,一定要考虑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于下放的事项,一定要考虑如何承接好;对于转成CCC认证的产品,也有一个两种制度的衔接问题,不仅我们内部要做好衔接,也要引导企业正确认识两种制度的转换;对于保留的事项,一定要考虑如何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关键要精准“服”。监管是手段,服务才是根本。我们要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坚持统筹好、兼顾好“保安全”与“促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技术优势,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要通过加快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使工作更加科学,监管更加有效,企业更加方便。

(四)加强电商产品质量监管。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型业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购商品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从我们监管中发现,相对线下产品而言,网购产品有“四高”,即抽查不合格率较高,假冒伪劣比例较高,质量安全风险较高,消费者投诉率较高,产品质量已经成为这种新业态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作为质量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加强质量监管,推动提高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水平。加强监管不能盲目动手,一哄而上。一方面,要厘清职能电子商务涉及生产、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从监管的角度,也涉及多个部门,是一项齐抓共管的工作。按照职能分工,从监管的角度讲,质监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的产品质量监管。所以,对电子商务产品的监管,我们要找准职能定位,要发挥标准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通过管标准,规范电商活动;要发挥生产加工环节监管的职能优势,通过管源头,把好厂门,履行产地监管责任;要发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执法打假的职能优势,通过市场反溯,严厉惩处质量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找准抓手一是要抓“品质电商”的培育。督促电商平台建立完善的质量品控体系,在几个主要的电商平台上培育一批“品质电商”,要求“品质电商”的产品全部来自正规生产企业,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通过抓“品质电商”培育,实现电商信用管理,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二是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以问题为导向抓监管、促整改,督促平台企业定期报送产品质量投诉、评价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电商产品实施精准监管、智慧监管,要把国抽和省抽统筹好,加大电商平台和网店以及产品的覆盖面,尤其是消费者购买较多的产品,要增加抽查比例。要加大抽查结果的公开发布力度,曝光整治一批电商产品质量问题,倒逼电商平台和网店重视质量。三是抓好源头治理。要针对电商产品生产集聚区,淘宝镇、淘宝村等,综合施策,充分发挥风险监测、监督抽查、标准宣贯、质量诊断、质量帮扶等手段,打造电商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以质量提升促进电商产业健康发展,从生产源头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协作,既不要越位,更不能缺位,留下监管盲区。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这几年,质检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总局层面讲,总局的综合行政管理系统也就是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多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具备了联通全系统的功能;去年建成的e-CIQ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把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与总局连成一体,实现了全国检验检疫工作的集中统一,互联互通。各地质监局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但从总体上看,质量技术监督业务信息化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总局还没有开发出一个联通全国质监机构的业务信息化系统,既没有实现数据和其他信息的共享,也没有实现重要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二是各省的信息化系统差异很大,相互之间也没有互联互通。从总局的角度讲,要加强对质监业务工作的领导,需要信息化支持;从各地局的角度讲,分级管理加上市县机构整合,更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加强管理。可以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质量监督工作的现代化。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行互联网+质检。总局分工让我管信息化,我深感责任重大,已经与总局信息中心的同志们多次研究,希望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这样,通过总局综合行政管理系统,把e-CIQ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和质监业务信息化系统联起来,全国质检系统就形成一张大网、一个大平台,真正实现集中统一、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总局党组对质监业务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支树平局长对这个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开发一个联通全国质监的业务信息化系统,工作量很大,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但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形成共识,事情就好办。今天的会议,总局信息中心的同志也来了,我前期已经布置他们开展初步的调研分析。这项工作要做好,首先需要总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信息中心一起搞好顶层设计;其次需要各地局支持,大家要支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并从使用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各局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局能够参与建设,我们共同把这个系统设计好、建设好。

我们搞信息化建设,不仅要考虑质检系统内部的集中统一、互联互通,还要考虑架设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我们拥有与消费安全密切相关的信息,应该与消费者共享;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需要一个便捷的诉求和解决问题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我们也需要消费者参与质量监督工作,为我们提供有用的质量安全信息。因此,在考虑开发质监业务信息化系统的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开发一个与之配套的“掌上质检”系统,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登录系统,查询自己所需要的质量信息,评价质量状况,反映质量问题,我们则可以通过这个系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好地解决消费者的问题,特别是通过这个系统,能够更多、更全面地收集到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反映,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

除了以上5个方面,我还要特别强调,今年我们党将要召开十九大,保安全的责任很大、任务很重。我们要严守质量安全底线,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事故。全系统要坚决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部署,和文兵同志刚才所作的具体安排,集中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确保排查到位、整治到位、完善应急预案到位,以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保障十九大。

四、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监督自身建设

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是总局党组的一贯要求。全系统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检,不懈努力建设一支坚强可靠的产品质量监督队伍。

一要坚持从严治党要深刻认识到,质量监督事业是党领导下的事业,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于质量监督系统党的建设,确保党对质量监督事业的领导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要从严落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从严管理干部队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从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履行好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筑牢反腐倡廉防线。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管根本,管长远。要加快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和中国国情的产品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增强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着力解决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手段不足、措施不够、效能不高等问题。要着力增强制度科学性,既要通盘考虑、全局规划、科学设定,又要接地气,将基层的一些有益做法和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当前,要着力加快制定风险监控、电商产品质量监管、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等规章制度,用制度固化改革成果,实现有序发展。

三要加强行风建设行风不仅关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形象和兴衰,更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要坚持把行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牢固树立质检为民形象。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强化责任担当,改进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庸懒散,有效防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要严格执行《质检收费十七不准》,从根本上遏制各种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要严格规范检验检测行为,采取限期整改、公告曝光、停止承担监督抽查和发证检验任务等措施,严肃处理弄虚作假、违反程序等行为,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国家质检中心,提请撤销资格。

四要加强能力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着力提升基层质监部门履职能力,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主动与人事、财政等部门沟通,有效解决人员编制、经费保障、技术支撑等困难和问题,缓解基层监管资源与监管任务不匹配的矛盾。要利用好网络学院等渠道,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大力提高一线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要着力提升检验机构技术支撑能力,组织开展检验机构能力比对试验、检验检测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促进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同志们,新形势孕育新机遇,新任务期盼新作为。让我们抓住历史机遇,不负 时代 担当,在提高供给质量、严守安全底线中实现更大作为,充分发挥产品质量监督战线的主力军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