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提振发展信心 激发市场活力
  • 发布时间:2024-09-06 14:39     信息来源:登记注册局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下称《重点举措》)。《重点措施》聚焦经营主体关心的重点问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在制度规则、准入退出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秩序等10个方面,提出40条新措施,涵盖市场监管领域的方方面面,通过强市场促公平、强服务增便利、强法治稳预期、强开放提质量、强改革抓创新,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重点举措》统筹考虑“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发展与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最新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整体优化的新探索新实践。

《重点举措》以法治化方向为引领,制度保障先行,夯实改革基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应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全过程。《重点举措》深刻回应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需求,提出加快完善市场监管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制度规则,推动制修订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规章等政策文件,坚持立法先行,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市场监管制度体系。

《重点举措》以企业群众需求为抓手,聚焦工作实际,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合市场监管领域近些年出现的焦点问题和事件,《重点举措》主动回应经营主体关切和社会关注,提出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纠正“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现象,指导各地方制定完善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清单,依法规范职业索赔行为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举措。《重点举措》提出,畅通企业诉求反映渠道、完善企业诉求研究解决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推动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

《重点举措》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创新工作举措,激发市场活力。《重点举措》涵盖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发展安全、营商环境国际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更进一步,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一批新的改革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重点举措》强调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提出发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高地作用、发挥标准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保障作用等举措,积极对接国际通行商事规则,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近年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和关心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服务首都“五子”联动,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已连续四年出台市场监管部门营商环境改革工作方案,研提百余项改革举措。以“企业开办”为牵引的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以公平竞争审查为基础的竞争环境改革、以综合监管和非现场监管为抓手的事中事后监管改革、以轻微免罚容错纠错为标志的执法导向改革、以“标准化+”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为代表的质量技术基础服务改革、以接诉即办和数字服务为驱动的政务服务改革,以及持续深化的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改革,均取得了显著成效。5月,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工作方案》,系统提出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努力营造更加规范透明的准入环境,构建更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打造更加精准高效的监管机制,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重点举措》明确了市场监管部门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方向,对于进一步提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局工作部署,结合北京实际,把优化营商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强党建、稳秩序、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主线,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奋楫争先、笃行不怠,为首都现代化建设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党组成员、副局长 邓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