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市首创特种设备数智模式有效破除安全生产“四顽疾”
  • 发布时间:2023-04-18 17:54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江苏省常州市综合运用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探索构建特种设备“可追溯、多方位、全过程、立体化”安全监管新模式。该市2021年入选全国气瓶充装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城市,2022年入选全国叉车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近三年实现了特种设备零事故和零伤亡,为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省唯一三捧“长安杯”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技术赋能“区块链”监管,抓“流浪气瓶”  

  针对液化气瓶面广量大、流动性强、管理混乱的现状,常州市在全国率先研发运行“区块链+气瓶”安全应用系统,构建“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监管体系。一是分布记账“防篡改”,实现主体责任全落实。建立气瓶质量安全联盟链,将气瓶的制造单位、充装单位、保险机构、监管部门等纳入联盟组织节点,各节点按照共识机制自发进行分布式记账,生成唯一的交易号和哈希值进行有效传递,形成无法篡改的、可溯源、可追踪的数据链,做到了“谁建档谁负责”“谁充装谁负责”“谁检验谁负责”。目前,已累计上链气瓶130余万只,清理因虚假登记、作弊充装等造成的无效、冗余气瓶60余万只,气瓶有效登记率、活跃气瓶率均达98%以上,气瓶定检率从2019年的83%提升到97%,异常充装率控制在0.1%以下。二是智能合约“促关联”,实现智慧监管全链条。运用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增加闭环规则,把充装数据与气瓶制造原始数据、流转数据、配送数据协同关联,推动部门联合共治,使全过程监管链条环环相扣,倒逼相关节点产生合法、有效的数据。通过数据共享,打通市场监管、住建、公安、交通等部门气瓶信息互联互通的信息壁垒,提升了多部门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精准预警、精准处置的智能水平。三是电子保单“高保障”,实现“一充一险”全覆盖。市场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共同开发“一充一险”保险产品,将保险与充装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相结合,把保险事后保障功能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拓展。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每一次充装都形成“一充一险”电子凭证保单,为每次事故提供1000万元赔偿限额,为每次每人提供105万元赔偿限额。目前,全市每年500万瓶次充装行为已实现保险全覆盖。  

  二、多级联动“智慧化”监管,除“困人电梯”  

  近年来,电梯保有量和使用频次持续增长,各类电梯故障以及困人现象时有发生,电梯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压力与日俱增。常州市研发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因地制宜创建“统一呼号、三级响应、多方联动”电梯应急救援模式。一是统一呼号三级响应。将“119”定为电梯应急救援统一呼号,在市消防指挥中心设置接警中心,有效增强被困人员“信任感”“安全感”。智慧监管平台在接警瞬间启动三级响应救援模式,一级响应,设在故障电梯的使用单位和签约维保单位,在收到报警后于15分钟内达到现场;二级响应,由规模较大、责任感强的维保单位组成网格化志愿救援队,当一级响应沉默时,立刻组织救援;三级响应,由消防专业救援力量实施兜底救援。此外,为了提高救援效率,为网格化志愿救援队的专用救援车辆加装警灯、警笛和GPS定位系统,实现准确定位、快速调度、就近救援。系统上线至今已接警18300起,解困人员18963人次,平均救援时间缩短了40%。二是多方联动共振提质。依托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创新推出无纸化维保模式,采用人脸识别、多方签字等方式压实维保单位主体责任。定期采集分析维保、救援数据,定位故障频次排名靠前的电梯,统计故障发生频繁的维保单位,约谈一级响应失效的维保单位,提出改进要求。用大数据压实电梯使用、维保、检验、监察等管理主体责任。目前全市电梯真实维保率达100%,4星级以上高质量维保单位数量三年蝉联全省第一。三是一维一保降本增效。运用系统优势创新构建“一维一保+风控服务”新模式,将原有的“一梯一年一保险”模式转换为每半月单次维护线上投保,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大幅提高投保积极性,目前全市乘客电梯投保率达84.4%。此外,全市电梯保费中50%将用于系统运维、安全宣教、指挥中心运营等费用,2021年以来该市电梯监管方面未耗费财政资金。  

  三、人机互联“非现场”监管,防“狂飙游乐”  

  常州市中华恐龙园等主题乐园在用大型游乐设施共146台,且分布零散,常州市研发运行大型游乐设施在线信息管理系统,探索“非现场监管”新模式,实现运营管理全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可追溯”。一是设备状态“看得见”。建立云上数据库,记录每台设备安装、运行、巡查、应急演练、定期检验、延寿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系统每天从数据库中抓取关键信息,包括每台设备的自检报告、维保人员工作统计、故障率统计等,进行大数据分析,生成故障和维保数据统计报告,就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防止“底数不清、状况不明”问题。二是事故风险“管得住”。制定《常州市大型游乐设施安全使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在管理体系、日常检查、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明确管理要求,并通过在线视频巡检确保落实到位。强化全时段监控,安全事故发生前、中、后的所有现场信息都被监控,企业无法篡改现场以规避责任,倒逼各责任主体加强安全监管。近三年来该市大型游乐设施安全零事故安全运行。三是主体责任“可追溯”。对游乐设施进行二维码可追溯化管理,实行红绿灯警示。根据每台游乐设施的结构、电气和机械运动的特点,在安全部位张贴具有防篡改技术的二维码标签,检查人员仅需扫码就可查询、更新设备维护、保养、检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故障或隐患,拍照上传给维修人员,系统自动跟踪闭环办理。设备有危险部位和高空区域需要周检、月检的,专门设立二维码标签,必须扫码才能完成整体检查,防止发生漏检。系统每天确认设备日检、周检、月检信息完整有效后,操作人员方可扫码解锁设备、启动运行。已累计收集日常检查记录9万余条,检查、维修、保养程序清晰、追溯有效。  

  四、数字绘图“透视化”监管,伏“燃气长龙”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加快,地下管网底数不清、管道编码无章可循、主体责任难以界定等问题浮出水面。常州市在全国率先建成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管网信息二维、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有效解决了燃气管道看不见、摸不着、辨不清、难监管的问题。一是探索可视化展示。建成燃气管道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查询文献、现场勘探等手段将全市4600公里燃气压力管道数据搬到云端,采取GIS可视化技术以三维图景展示,监管部门仅需点击就可查询任段管道的建设时间、产权归属、长度、管道材质等信息,有效扫除监管盲区,提高了监管、检验、巡查效能。二是创新标准化管理。研究制定《常州市压力管道编码规则和符号表示》地方标准,为管道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服务夯实制度基础。坚持“一码一工程,一码一单元”,规范管道工程和压力管道单元信息管理,促进监管部门与企业主体分别开展燃气压力管道数据采集、交换和监管工作。三是推进实效化运用。在所有门站、调压站等管道起始位置铭刻二维码标志,监管、检测、维修人员只需扫码就可掌握地下管道状况,精准开展管道巡查、检测和督查,在手机端快速上传管线巡检、维修等信息,实现无纸化管理和隐患闭环整改。开通“随手拍”问题隐患上传渠道,居民可扫描管道二维码上传管路风险隐患,浓厚了社会共治氛围。系统上线以来,常州市燃气压力管道法定检验率、可视化管理、完整性管理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