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量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困难和发展挑战。重庆市潼南区市场监管局紧扣“六稳”“六保”要求,从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三方面入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帮助原有市场主体活下去,扶持新增市场主体长出来、强起来,稳住全区经济发展基本盘。
优化环境保存量
让市场主体活下来,就能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疫情防控期间,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先后出台了《关于疫情期间支持复工复产若干措施》等多项扶持政策,从降低经营成本、加大投入纾困、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为“保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撑。
以当地个体工商户为例,由于量大面广、抗风险能力较弱,在此次疫情中受冲击较为严重。潼南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广泛走访调研,想方设法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难题,特别对重点的食品零售行业、餐饮业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深入调研。依据调研掌握情况,该局及时出台了支持复工复产若干措施,支持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持续发展。
同时,该局不断强化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对疫情影响、有序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全面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企业年报的自觉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疫情困难环境下的“被迫失信”问题,努力营造市场主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需的良好信用环境。
今年以来,潼南区已有57户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4户企业完成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资格信用修复,1户企业完成联合征信失信主体信用修复。
精准施策扩增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潼南区市场主体总量为51243户,其中新增市场主体4032户,同比增长11.75%。在疫情的影响下,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仍保持了平稳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助力复工复产打出的政策“组合拳”。
在具体工作中,该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为市场主体提供“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务。在市场主体准入过程中,对具备条件的提速畅通,对现有条件存在欠缺的指导完善疏通,对法定条件不具备的解释沟通,对纳入“绿色通道”的特办急办,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对即将入驻的招商引资重点企业,该局实行专班负责、提前介入、引导在先、专人服务,主动了解项目建设、产业发展、行业趋势、发展前景等情况,努力做到重点产业扶持服务,重点项目跟踪服务,重点企业上门服务,重点难点个案服务。
转变思路提质量
“要让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强起来’,就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转型,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生存能力。”潼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区结合实际出台相关优惠、奖励和补贴政策,加大对“个转企”支持力度。
为帮助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拓宽销路,潼南区市场监管局为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帮助他们打开线上渠道,对接更多资源,推动本土企业和产品走向品牌化发展道路。
此外,该局积极培育创新市场主体,按照“宽进严管”原则,鼓励并创造条件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对纳入三年培育扶持期的市场主体,该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兑现办法,研究完善对市场主体常态管理制度,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经营管理观念的提升转变,收到了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