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安全监管实践中,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屡陷抽检不合格困境,不仅威胁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还制约企业生存发展。今年以来,为破解这一难题,安徽省阜阳市市场监管部门转变思路,变被动处罚为主动赋能,推进构建“流动诊所+闭环监管”模式,精准助力企业打通质量提升“堵点”,在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与优化营商环境之间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精准“把脉”,技术帮扶直击“病灶”。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查不出、改不了”的痛点,阜阳市市场监管部门果断破除传统“以罚代管”局限,推动监管力量下沉一线,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及有经验的核查处置人员成立“流动诊所”,深入多次抽检不合格企业开展“解剖式诊断”。专家团队深入生产车间、原料库、检验室等关键环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项目,系统审查工艺流程设计是否存在缺陷,细致验证产品控制设定是否科学,严格评估出厂检验规程执行是否到位,严谨分析原辅料供应链风险是否可控。
闭环管控,监管链条环环相扣。以“流动诊所”技术帮扶的形式“诊断”出问题后,推动整改见实效、风险断根源才是目标。为此,阜阳市市场监管部门着力构建“发现—帮扶—整改—验证—提升”的完整监管闭环。一是全程督导促落实。针对专家团队提出的整改建议,属地市场监管人员加强监管,进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推进,通过定期回访、现场核查,确保每一项整改措施“落地生根”,杜绝“纸面整改”。二是能力传导强基础。将技术帮扶过程转化为培训课堂,组织属地市场监管人员全程参与专家诊断分析,在实践中提升其发现、分析、解决复杂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为后续自主高效地开展监管工作注入“源头活水”。三是宽严相济显担当。对已完成有效整改并消除风险隐患的企业,在后续监管中体现包容审慎;对连续多批次抽检不合格、心存侥幸、整改不力或故意违法的,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依法从严查处。
据统计,截至8月底,阜阳市市场监管局已经对2025年抽检发现的12家两批次及以上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了“流动诊所”技术帮扶,共派出专家36人次、核查处置人员24人次,现场发现问题58个,提出整改建议61条,督促指导10家企业完成整改,另外2家正在整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