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推出“小过快处”执法模式
    案件办理提速超60%
  • 发布时间:2025-09-03 14:16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8月27日,浙江省市场监管深化服务型执法暨“小过快处”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湖州市吴兴区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浙江省创新推出“小过快处”执法办案模式,以高频“小过”事项为切入点,通过开发上线掌上执法模块,实施“快处”,实现裁量统一、过罚相当,推动市场监管执法走向更高效、更规范、更温暖。自今年3月获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同意开展试点至今,浙江省已梳理形成首批9个高频“小过”事项清单,通过“小过快处”执法办案模式结案347起,案件平均办理周期为24.76天,较去年提速60%以上。

为基层和企业双向减负

为更好地发挥执法功能,今年,浙江省提出了“管住风险、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护航发展”的理念,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市场监管领域涉及的执法事项众多,涵盖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消费者权益等。服务型执法,一方面可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另一方面则通过主动指导、教育、引导,帮助企业防风险、减负担、添活力,进而带动就业、惠及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小过快处”试点是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对于服务型执法的再深化。

近年来,市场监管领域内针对“标识标签”“过期食品”等高频轻微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日益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取高额利益,故意购买相关商品后要求商家支付赔偿。这些行为既侵占消费者正当诉求维权渠道,也影响了经营主体,特别是百货店、小超市等“小、散、弱”主体的正常经营秩序。

对基层而言,按照传统模式办理此类案件,周期长、流程多、效率低。“处理类似案件,占用大量行政资源,一些主观恶意明显、挑战道德底线、危害公共利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违法行为反而得不到及时深入有效打击。”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执法稽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在依法依规的情况下,实现“短、平、快”地处置类似问题,成为基层执法的一大挑战。

今年初,市场监管总局出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明确了12类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不罚免罚条件。聚焦贯彻落实“两张”清单,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结合“简案快办”“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轻重分离”办案理念以及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办案模式创新,提出开展“小过快处”试点。

今年3月,经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同意,试点正式启动。据悉,这项创新举措明确将主观过错较小、事实简单、情节轻微作为“小过”界定的要素,梳理完成了“过期食品”“食品标签”等9个高频“小过”违法事项,并配套开发“小过快处”掌上执法办案模块,在“浙政钉”嵌入程序入口,实现现场检查、证据采集、笔录制作、文书送达、电子签名等全流程线上办理。

数字赋能助力精准打击

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首批试点中,浙江省有11个设区市和54个县(市、区)参与其中,温州、湖州、嘉兴、舟山、丽水则是全域参与试点。各地结合实际,在框架内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小过快处”模式的适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吴兴区执法人员通过‘一套指引操作、一套标准文书、一次数据录入’,大幅提升执法效能,集中攻坚解决涉案主体‘首违’确认、涉案物品处置、在线固证等关键问题。”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王道文介绍道。

此前,该局曾接到一起举报,称某小超市涉嫌销售过期预包装食品。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发现该小超市货架上确有若干包过期辣条在售,随即通过“小过快处”数字办案系统完成证据固定,在线制作电子现场笔录和调查询问笔录。

考虑到经营者系首次违法,针对本案轻微违法、及时纠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等特点,执法人员严格依据事实和法律,最终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并对经营者进行警示教育,指导其建立过期食品定期清查台账,从源头防范过期食品销售风险。

超市负责人表示,他自己也没注意到食品已过期,通过这次免予处罚,也给他敲响了警钟,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此外,还得到了执法人员的日常指导,真正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今后在经营中,会更加注重养成进货查验和按期检查保质期的习惯。”

在湖州吴兴之外的台州路桥,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构建“数据驱动、智能筛查、精准打击”案源挖掘新机制,依托12315投诉举报数据平台,快速剥离出可能涉及“小过”行为的线索池,建立风险指数模型,变“盲目巡查”为“精准打击”。

“小过快处”要如何实现“慎审快批、质效双优”?舟山市市场监管局定海分局聚焦案件高效办理需求,推行“首办负责制”,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将案件办理全流程压缩至20天内,较同类案件办理提速77%。同时配套研发“时限精灵”小程序,对“小过快处”案件的关键节点实现提前预告和临期预警,加快案件流转速度。

推进执法规范化标准化

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目前,浙江省首批试点事项均已实现案件“零”的突破,案件查办成效明显。已经办结的347起案件中,免予处罚的案件有327起,占比94.2%,实现“零复议、零诉讼”。

得益于案件查办时效桎梏的破解,“小过快处”结案案件的案均办理时长缩短至24.76天,较去年同类案件提速60%以上;案件审批时间缩短至0.69天,较去年同类案件平均审核时间的2.36天,实现了大幅下降。

“有了统一的裁量基准和数字工具,就像有了说明书,让我们办案更有底气。”采访中,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队队员王璐告诉记者,通过严格规范掌上执法流程,在手机终端上进行无纸化操作,执法人员可以采取填空式或选择式在线填写,后期相同内容直接抓取,避免反复操作,大幅减轻了工作量。

“‘小过快处’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检查要点、取证要点、裁量标准,引导一线执法人员更加注重证据收集,提升了执法人员的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水平。”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是执法办案的基本标准,通过证据串联起“主观意思表示、客观行为表现、既定损害后果”各个要素因果与逻辑关系,执法人员最终形成内心确信。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全省系统将持之以恒抓好统筹协调、案件查办和宣传引导等工作,扎实推进服务型执法和“小过快处”执法模式落地见效,进一步营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