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银发”钱袋子
    北京市海淀区开展“消费之声”进社区
    科普宣传活动
  • 发布时间:2025-10-31 14:13     信息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10月28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在马连洼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重阳暖人心,防诈护安心”网络消费科普宣传活动,帮助“银发”群体更好地适应数字消费环境,增强网络防骗意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针对他们的消费陷阱也在花样翻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已达1.61亿人。
  “大家在网上有没有刷到过各种针对老年人的商品销售视频?”“他们是怎么上当的?”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网络消费中容易遇到的食品、药品、网络培训课程等消费陷阱进行讲解,特别对保健食品选购注意事项进行了重点讲解,提示老年人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切记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应科学理性消费,并保存好购物凭证以备出现问题后续维权使用。
  “叔叔阿姨们,都领过免费鸡蛋吗?体验过免费按摩椅吗?”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和现场发放的宣传手册,揭露不法分子常用的“免费陷阱”“专家忽悠”“亲情攻势”等骗术,提醒老年人务必保持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事多和家人商量。为加深大家的理解,活动特别设置了场景化消费测试问答环节。工作人员模拟了“直播间推销神奇保健品”“不法分子冒充客服,以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套取银行卡信息”“新店开业免费领取礼品”等多个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情形,邀请大家进行判断和选择。这种互动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在场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大家在踊跃答题和听取解析的过程中,有效识别了消费陷阱,巩固了所学知识。活动中,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防电信网络诈骗》情景剧,引得台下阵阵笑声和掌声,笑声过后,是深刻的警醒。大家纷纷表示,这种形式“记得牢”“看得懂”,效果特别好。据悉,此次科普活动是海淀区“消费之声”进社区品牌组织的又一次现场活动。
  今年“3·15”,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海淀区消费者协会,策划了“消费之声”进社区这一消费教育品牌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打造“线上+线下”消费教育模式,有效整合区域消费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消费教育服务,营造一个让居民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推动形成与新型城市形态相匹配的消费生态。截至目前,“消费之声”已走进海淀区北下关、香山、马连洼等多个街镇,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和社会反响。
  “我们将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靶向科普活动。”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马连洼街道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消费之声”品牌建设,将消费维权端口前移,守护好老年消费者的“钱袋子”,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让老年群体更好地享受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