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认真贯彻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强链建设新要求,探索构建“1﹢5﹢N”质量强链攻关体系,推动企业围绕重点质量问题,集中优势资源,运用先进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加强质量技术创新,加大质量攻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支持力度,突出“点、线、面、群”发力。截至目前,该省累计完善质量图谱135个,解决质量问题1326个,切实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竞争力。
一个机制
优化建立质量攻关长效机制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实施意见》,联合工信、发改等部门共同开展质量强链工作,将质量共性技术攻关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加快研究实施质量强链政策文件,强化质量支撑作用。
五个抓手
精准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
凝聚合力。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聚焦生物制造、光伏、医药、钢铁、氢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实施质量攻关项目426项(含河北省市场监管局重点项目22项),解决产业链质量共性问题1170个,企业个性化问题156个。该局连续3年拨付1400万元开展质量共性技术攻关,形成“智能感知在热网调控中的应用技术”等45项成果。该局还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74个项目揭榜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数量位居全国第6。
链主施力。该局推动“链主”企业开展质量攻关,带动产业链实现业务互联、资源共享、质量互促。精品钢铁产业链链主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攻关,将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向上下游延伸,年度创效5000万元。光伏产业链“链主”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确立产业链一致性标准13项,指导上游企业通过质量攻关提升A品率至99.95%。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系列技术标准创新族,累计制定98项技术标准,带动产业链质量提升。
县域发力。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实施“一县一强链”行动,在该省布局钢材、风电、智慧消防、新能源电池等176条产业链开展质量强链。三河市高端装备产业链开展“焊接质量提升”攻关,效率提升超1倍;河间市再制造产业链通过质量攻关,实现产品质量精准追溯。全省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窗口平台392个,累计帮扶企业5.5万家,解决质量问题6520个。
技术助力。该局推动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92个,邯郸铁基新材料产业链质量创新联合体开展高纯铁、超纯铁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张家口市联合京津相关企业和单位组建河北省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全球首次实现120万吨级绿氢冶金连续化生产。
人才聚力。该局坚持“引外智”和“练内功”相结合,自2023年起开展“助企引智”服务,为808家企业引进915名外籍质量专家,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322项、技术创新210项,225家企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企业销售额增加9.86亿元。全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动态全覆盖,累计达36831名,推广质量创新变革案例138个,充分激发质量攻关活力。
N项保障
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根基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在质量强链过程中,还推出多项保障措施,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根基。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质量强链资金,加强对质量攻关、质量管理、质量基础建设支持。
共享保障。储备并推广“绿色建材产业链低碳关键共性技术”等一批质量攻关成果,打造质量强链共赢生态。
考评保障。推动质量攻关纳入河北省考核内容,逐步建立质量攻关评价体系。
服务保障。按照“无事不扰、有事即到、做足功课、精准服务、突出实效”原则,连续3年开展“服务企业行”行动,帮扶企业3万家次,解决质量问题4万余项。
“通过体系化攻坚,实现了质量强链从点状突破向系统提升的转变。”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河北省将持续完善质量攻关长效机制,打造河北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跃升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