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出台《重庆市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解决食品安全监管协同机制不健全、全链条存在缝隙漏洞及新业态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8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构建全链贯通、数智赋能的监管新格局。
《若干措施》明确了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总体要求,旨在健全全链贯通、无缝衔接、数智赋能、全程控制的监管机制,构建信息共享、风险共防、责任共担的格局。到2027年,重庆市将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和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打造人工智能赋能应用场景5个,“阳光厨房”覆盖率提升至70%,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并确保重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严重不良影响事件“零发生”。
《若干措施》推出多维度监管举措。在食用农产品方面,推进源头治理,加强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强化肉类产品全程管控,并直供学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协同监管,明确食品摊贩管理责任,并建立集中用餐单位外卖餐饮安全监管机制,重点打击“幽灵外卖”等乱象。针对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理清平台、商户和主播责任,规范从业行为,协同治理线上食品安全问题。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框架和具体的实施路径,有望在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重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