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围绕特色食品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区域公用品牌培育、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构建,扎实开展工作,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方案、甘肃省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操作指南,助推23类食品小作坊规范生产;督促指导3113家生产企业逐一建立完善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连续5年对该省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安全第三方体系评估,帮助指导企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先后对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27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开展飞行检查,发现问题830余条;持续开展网上巡查,今年以来,该省共网上巡查43244家次食品生产加工主体,发现并责令整改问题1100条。
通过开展食品生产环境条件提升年行动,今年以来,该省已提升改造食品生产企业153家,食品加工小作坊936家。定西市组织开展“定西宽粉”产业“食安护航”专项整治及帮扶行动,持续规范提升“定西宽粉”生产经营行为。甘南州针对新增生产线及首次取证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取证前专项技术帮扶”,帮助企业实现“起跑即规范、领证即达标”。天水市率先开展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麻辣烫餐饮店开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嘉峪关市着力加强烤肉餐饮店监管,建成牛羊杂类食品集中加工点和冷库,入驻小作坊加工户10家,实行统一管理,使用专用封签上市销售。
此外,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先后制定出台《兰州牛肉面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浆水酸菜、浆水面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发布党参、黄芪、肉苁蓉、兰州百合、浆水酸菜地方标准,立项油橄榄果、陇西腊肉等地方标准,累计备案食品企业标准4083份;开展党参、黄芪等食药同源先行先试试点,连续两年实施食药物质生产企业知识产权提升项目,支持具有一定研发生产能力的优秀企业开展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创新生产工艺、推进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打造具有甘肃地域特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进食药物质产品产业的整体升级发展;通过项目实施,研制开发了百合代餐粉、水果百合、黄芪颗粒、枸杞益生元、肉苁蓉养生膏、牦牛乳沙棘配方奶粉等23个新产品,新申请食药物质产品相关专利55项,商标17个,制定企业标准11个。其中仅枸杞一项,该省企业年精深加工能力就达5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30%以上,净增产值约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