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种子”播撒非洲大地
    ——中赞农业标准化合作“硕果盈枝”
  • 发布时间:2025-11-06 15:00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近日,为深入实施中非合作论坛“中非质量提升计划”和“建设10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派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专家团队在赞比亚奇邦博农场和锡纳宗圭农场成功实施了“中国—赞比亚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第三期标准化技术援助任务。

“培训+实操”传授标准之要,筑牢合作新根基

标准院农业食品所(以下简称农食所)初侨副研究员、胡良兵助理研究员围绕小麦、玉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农场的60余名赞籍班组长、骨干工人开展了专题培训和标准实操指导。一名正在田间补种玉米的赞籍工人Rabson Musonda看完玉米良好种植操作手册后,由衷地感慨道:“这些标准操作流程就像‘说明书’一样,让我们明白了玉米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的最佳方法,希望以后专家们可以给我们传递更多这样的技术和知识。”

图为专家开展关键标准田间指导

“科普+研讨”传播标准价值,扩展合作新成效

在农场自建的小学校里,农食所所长云振宇研究员与燕艳华副研究员为80余名师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标准化知识科普讲座,启迪农场少年内心埋下标准“火种”。通过板书讲授、知识问答、辣椒分级互动小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矿泉水包装上找到了赞比亚国家标准,了解了电灯、课桌、粉笔等物品都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一名学校老师Nyimba说道:“今天的讲座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定会终生难忘,他们第一次认识了自己国家的标准,从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出,今天的授课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图为专家在农场小学开展标准化知识科普

项目特别关注农场女性在标准化实践中的关键作用,组织奇邦博农场的20余名赞籍女员工,围绕标准化技能提升、标准化知识代际传播、标准化促进自我认同等议题开展了标准化赋能农场女性角色重塑专题交流。通过这场知识的碰撞,赞籍女员工对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在传播农业标准化知识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参与交流的种植部组长Malikiso女士在交流中表示:“我身边的女性有将近70%都参与到了农场的劳作中,持续的标准化培训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我们有信心学会这套标准化的技术方法,来更好地管理我们的土地,将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传播给更多女性朋友。”

图为标准化赋能农场女性交流活动

“体系+手册”正式发布,谱写合作新篇章

项目的重要成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生产良好操作手册”在奇邦博农场正式发布。该体系及手册由农食所专家及晨光生物赞比亚农业公司专家历时一年编制完成,涉及标准342项。来自农场的4名管理人员和10名工人代表获赠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操作手册。农场人力资源主管Sennet发言时说道:“在我们农场,参与生产种植的赞籍工人超过了8000人。由于个人的理念、文化、技术存在差异,如何有效管理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专家们给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标准化知识和管理体系,让农场运营管理更有效率。”

图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发布活动

采摘竞赛比学赶超,织就丰收新画卷。

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寿菊种植标准化田间技能竞赛将活动推向高潮。20名赞籍采摘工人同台竞技,进行标准化采摘大比拼,百余名工人现场观摩、学习、助威。获得第一名的选手Olipa喜悦地说道:“今天的比赛非常有意义,我也很开心、很自豪能拿到竞赛第一名。这次比赛不仅让我再次加深了对万寿菊采摘标准的了解,也让今天参与围观的朋友们认识到了实施标准化的重要性。我会努力成为示范标杆。”

图为万寿菊种植标准化田间技能竞赛

本次技术援助通过系列精准、多元、丰富的标准化活动,不仅为示范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更强化了标准化在当地及周边区域的示范辐射效应。作为中国首个中非农业标准化合作示范区,该项目正在成为中非农业合作领域“小而美、惠民生”的典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