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深改委等会议研究信用建设有关议题,强调:“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这更加凸显了信用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不断开拓创新,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持续发挥
市场监管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中心任务,以企业信用提升为主线,以信息归集公示为基础、以信用约束惩戒为重点、以双随机监管为抓手、以信用风险分类为依托,持续发挥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作用,以信用环境的改善,推动市场环境、营商环境、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向优。
强化失信行为治理,信用环境有效改善。组织开展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通过重点排查一批线索、集中查处一批案件、强力惩戒一批失信主体、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形成一批制度机制成果,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及时公示违法失信信息。截至6月底,累计公示行政处罚信息1007万条、经营异常名录1931万户、严重违法失信名单4330户,公示系统总访问量达3155亿人次,有效发挥了失信曝光、社会监督的作用。
实施信用风险分类,市场监管更加精准。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运用,双随机抽查问题发现率平均提高51.9%,最高提高近2倍。推动实现与食品、特种设备等专业领域监管深度融合,探索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打造信用监管工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推行“一业一查”。上半年,市场监管系统共抽查企业82万户,做到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推广信用承诺,今年以来,共有1600多万户经营主体以承诺方式取得许可或修复信用。指导编制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打造企业信用趋势“晴雨表”。开展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探索建立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夯实监管基础。
强化信用助企服务,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推进年报精细化管理,改革个体工商户年报,深化“多报合一”,年报更加便捷高效。近五年全国企业年报率每年均达到91%以上。信用修复机制更加完善,截至6月底,全国共修复行政处罚65万条,移出异常名录340万条,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记载1269万户。已归集57亿条企业信用信息,与17个中央单位实现共享共用,服务协同监管。深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今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对3400万户经营主体开展事前失信警示提醒。
强化改革创新,市场监管理念机制实现重大转变
通过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信息公示、信息共享、约束惩戒、双随机监管等信用监管机制,不断推动市场监管的理念更新、机制创新,实现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监管模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监管重点由事前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监管方法由巡查检查向随机抽查转变,监管格局由分散向共治转变。具体来说:
一是公示即监管。我们将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统一归集涉企许可、处罚等信息并向社会公示,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监督,让企业在阳光下发展。目前,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为官方权威的企业公示信息查询平台,为公众免费提供查询服务,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二是约束即惩戒。我们实施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失信约束机制,使经营主体一旦受到“列异”“列严”,将会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招标投标等方面受到限制,有效发挥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作用。
三是共享即共治。我们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和开放共享,有效破除部门“信息孤岛”,强化信息互认共享共用,助力部门联合联手联动,引导服务经营主体、社会组织、媒体公众等,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增强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四是监管即服务。我们打造信用监管工具,实行“一业一查”、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包容审慎监管,编制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探索建立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助企纾困解难,发挥信用监管护航作用,服务经营主体激发活力、创新发展。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深入开展信用监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拓展对信用监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按照“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围绕“一个大市场、两个纲要、三个监管、四个安全”的工作着力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推动信用监管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大失信治理力度。按照总局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深入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完善信用约束机制,推动将信用监管制度理念,嵌入许可审批、“三品一特”安全监管等重点领域,助力守牢安全底线。
二是创新信用监管机制。统筹经营主体信用监管和信用建设,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制度,探索标签化管理,加快完善信用修复、信用承诺等制度举措。在本次论坛发布的企业信用指数基础上,指导丰富企业信用指数应用场景。支持即将宣告成立的企业信用同盟发挥信用自律作用,着力营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良好营商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是强化简约高效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建设统一抽查平台,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全国一盘棋监管格局。推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升级改造,服务社会共治。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高专业领域监管的靶向性、精准性、有效性。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切实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是夯实信用监管基础。推动《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修订。推进信用监管标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信用监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行动,探索数据质量智能监测。编制中国企业信用年鉴,全景展示企业信用状况。加强日常监管领域行风建设,强化信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勠力同心,携手同行,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扎实推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信用监管力量。
文|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管司司长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