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信用修复助企“诚”风破浪
  • 发布时间:2025-04-15 09:16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去年以来,贵州省以失信惩戒守信激励、信用修复、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信用提醒普法宣传等为抓手,加快市场监管信用体系基础制度建设。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引导34.09万户经营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累计办理信用修复事项73.33万次,助力经营主体重塑良好信用,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打造容错空间

贵阳市南明区经营家政业务的李先生,由于忘记“年报”,去年9月份去银行办理贷款业务就吃了“闭门羹”。怎么办?他赶紧到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科办理信用修复。

“经了解,2023年,李先生家庭发生变故,加上对年报工作的意识不强,忘记报送2023年度报告,因而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在银行办理贷款业务时被拒。”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科负责人说,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要求,经营主体应当在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完成上一年度报告的报送工作,否则将会被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

在南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修复科工作人员指导下,李先生现场签署《守信承诺书》,并通过“线上预审+线下速办”的方式,当日就完成相关审批和信用修复,随后到银行顺利办理了贷款。

针对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信用瑕疵”,早在2021年12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就对列入、移出等情形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说明。去年,又出台了《深化信用提升助力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为经营主体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容错空间”,让经营主体在受到失信约束后,能及时得到修复。

主动靠前服务

“要不是市场监管局的提醒,我们就错过很多招投标了。”说起去年11月及时在黔南州长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完成信用修复的事,贵州某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满是感慨。

去年4月17日,贵州某米业有限公司经营中出现违法行为,被长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公示后,我们在银行融资及经营等多方面受到了影响。”该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令人感激的是,长顺县市场监管局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时,还将《信用修复通知书》送到了他们手中。

“我们持续跟踪,而该公司半年内也未因同样的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满足修复条件,所以在处罚期满后,我们立即与该公司对接启动了信用修复工作,并安排专人指导他们提交相关资料。”长顺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说。

该米业公司信用修复后,相继通过了省内多家单位粮食供给招投标的资格审查,并顺利获得了贵州银行一千万元的融资。黔南州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信用修复工作对企业恢复和提升信用水平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在助企发展上,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激活企业发展动能。

一件事一次办

“当天提交资料,当天修复完成,我们可以顺利参与投标了。”近日,在凯里市市场监管局信用修复窗口,文先生拿到《信用修复决定书》后,对窗口的高效率工作连连点赞。

文先生是当地一广告公司负责人。此前,该公司因存在行政处罚信息记录而进入了“失信名单”,在参与招标时,受到了限制。文先生赶紧到凯里市市场监管局提出信用修复申请。在凯里市市场监管局一次性“告知、申请、办理”流程下,当天就完成了信用修复。

罗甸某家具厂也因生产销售不合格家具,进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无法参与招投标。在完成整改并全额缴纳罚款后,罗甸县市场监管局人员特事特办,仅用半天时间,就指导完成了信用修复。该厂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后,如期提交了竞标材料。

一件事,一次办!为给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服务,2024年4月,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建立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印发《贵州省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行信用修复“线上办、容缺办、即时办”。

“我们通过多部门间的数据互通,让信用修复从‘单科门诊’升级成‘综合诊疗’,解决了‘多头修复’难题。”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完善信用修复机制,推动构建守信践诺的良好信用环境和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