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发布《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三项国家标准,这是继8月1日发布三项信用监管基础标准后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一系列标准的密集出台,标志着我国信用监管标准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六项标准的主要内容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六项信用监管国家标准,构成一个完整的标准体系,涵盖信用监管的关键环节。
基础数据标准方面,《企业信用数据项要求》(GB/T 22120—2025)规定了企业信用信息的类别划分、数据项构成及描述要求,为不同部门间的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提供了统一规范。《企业信用档案信息要求》(GB/T 31952—2025)确立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基本原则,明确了信用档案信息的分类方法、来源渠道和质量要求,为建立规范统一的信用档案提供了技术依据。《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指南》(GB/T 22118—2025)则从操作层面提供了信用信息全流程管理的指导,包括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处理的技术要求和提供的标准格式。
新型监管机制标准方面,《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GB/ T 46277-2025)确立了信用承诺实施的基本原则,详细规定了承诺类型、内容要求、管理程序和奖惩措施,为信用承诺这一新型监管工具提供了标准化操作规范。《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GB/T 46276-2025)建立了统一的失信信息分类体系,包括分类原则、范围界定、架构设计和编码规则,解决了跨部门失信信息分类不一致的问题。《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GB/T 46278—2025)针对个体工商户特点,设计了包括基础信息、经营状况、履约能力、行为记录等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提供了统一标尺。
这六项标准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基础数据标准为信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新型监管机制标准则提供了具体监管工具的操作规范,共同构成信用监管的完整技术框架。
信用监管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
填补我国信用监管多领域的标准空白。《经营主体信用承诺实施指南》解决了信用承诺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分类指南》建立了失信信息的统一分类体系,《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则首次为全国1亿多户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信用监管的技术框架。
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统一信用数据的采集、处理、分类和评价标准,打破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认共享,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监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有助于提升监管效能。信用承诺规范让经营主体有了自我约束的准则,失信分类指南为精准监管提供了依据,个体工商户评价指标则为分类帮扶提供了参考。这种分级分类监管模式,能够实现“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利剑高悬”的监管效果,大大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特别关注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需求。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庞大,但在信用融资方面一直面临困难。《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指标》国家标准的出台,将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个体工商户信用状况,开发适合其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贯彻落实的关键路径
标准的生命在于实施。要让这些国家标准真正发挥效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贯彻落实:
加强标准宣贯培训。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标准解读和培训工作,帮助基层监管人员、经营主体、金融机构等准确理解和掌握标准内容。特别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开展通俗易懂的宣传,让广大个体经营者了解信用评价的标准和价值。
推进信息系统改造。各相关部门需要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对现有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确保信用数据的采集、处理、共享符合规范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
完善配套制度措施。标准实施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信用承诺的监督履行机制、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信用修复的正常化机制,形成闭环管理的信用监管体系。同时要完善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特别是在金融信贷、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领域的应用。
强化动态反馈优化。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建立标准实施反馈机制,跟踪收集标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修订完善。同时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变化,确保标准内容与最新法律要求保持一致。
注重差异化实施。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应当考虑地区差异,给予地方一定的灵活空间。同时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系列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推动我国市场监管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治理转变。它不仅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工作指引,也为经营主体提供了行为规范,最终将构建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一系列信用监管国家标准的落地实施,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将更加优化,市场活力将进一步激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信用监管标准的统一,不仅是技术规范的统一,更是市场规则的统一和治理理念的统一,必将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