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改革创新 加强质量监管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 发布时间:2016-02-03 16:40

——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129日)

张 沁 荣

 

这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对于认真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新常态下产品质量监督事业创新发展,努力做好今年和“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总局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树平局长在会前专门听取监督司的工作汇报,对过去五年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和质量供给水平,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十三五”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发展的良好开局。刚才,建华同志对“十二五”和2015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五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值得充分肯定

过去五年,是全国产品质量监督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的部署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五年,也是产品质量监督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成果丰硕的五年。五年来,全系统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充分发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开创了新时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转变监管理念中实现新发展。全系统自觉把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监管为民理念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切入点,大力弘扬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监管为民的价值理念,干部队伍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监管理念更加科学,监管制度更加完善,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监管成效更加明显。特别是主动作为、从严监管渐成风尚,做到了抽查不降低标准,许可不照顾人情,坚决维护消费者质量利益,为促进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组织对10.11万家企业生产的10.94万批次产品实施国家监督抽查,对不合格产品涉及的1.12万家(次)生产企业依法依规处理,并公开曝光。组织对5.6万家企业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对7960家不符合发证条件的生产企业不予许可,不予许可率达到14.2%。同时,推动监管模式更加注重宏观管理和风险管理,从管产品拓展到管企业、管行业、管产业,由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增强。

二是在提升监管效能中取得新突破。过去的五年,是全系统严格监管职责、提升监管效能的五年。五年来,全系统充分发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机构监管等职能作用,将有限监管资源向更加关注事关人身财产安全、质量问题突出的重点产品转变,监管重点更加突出。推动消费品安全监管成为质检系统聚焦的“三大安全”之首,全系统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以强化处置为核心,以保障安全为底线,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促进了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加强风险管理,初步建立起以风险信息采集为基础、风险监测为手段、风险评估为支撑、风险控制为目标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紧密围绕新业态发展,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组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共享联盟,上线运行公共服务平台,开发风险监测系统,采取“神秘买家”抽样方式,加强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努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从“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飞跃。

三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收获新成效。全系统把改革创新作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永恒主题,大力推进监管制度改革,监管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为核心,以激发市场活力、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为目标,最大限度取消审批项目,最大限度下放审批权限,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生产许可审批时限由原来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免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取消获证企业年度审查。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改革,完善监督抽查法规体系,制定发布234类产品抽查实施规范,建立随机抽查机制,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改革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许可工作,取消机动车安检机构数量和布局限制,实现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在深化这三项传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检验机构分类考核评价、产品质量监督问题约谈、产品质量安全社会监督等新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监督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保障体系。

四是在推进多元共治中探索新实践。全系统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动产品质量政府一元监督向社会多元治理转变,着力构建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格局。围绕儿童用品、电线电缆、车用汽柴油、装饰装修材料、厨房用具、纺织服装、建筑防水卷材、食品包装材料等20多类重点产品和电子商务产品集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转型升级。对内,着力凝聚监管合力,综合运用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分类监管、问题约谈等职能手段,集中解决突出产品质量问题;对外,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和有关企业,联合行动,综合施治,推动形成部门联动、政策牵引、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质量提升工作机制。五年来,总局先后联合工信、环保、水利、商务、工商、公安等25个部门和行业协会,针对不同产品开展联合行动,培育和创建了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发挥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各地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针对支柱产业情况,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自选动作,有力增强了抓质量的效果。实践证明,质量提升行动既是全系统主动作为、有为有效的重要体现,也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

五年春华秋实,五年风雨兼程。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成绩的取得,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和总局党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全系统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向全系统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产品质量监督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把握“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挑战,准确研判形势,是谋划好今后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经济新常态呼唤质量提升。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由中低端水平转向中高端水平。新常态下,中央提出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全面领会和把握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判断,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全系统要正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使质量提升成为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

(二)中国制造需要质量提升。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国之重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制造业大国。但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上还处在中低端水平。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的实践,证明了制造业水平提升的重要性。美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采取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是欧洲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主要是得益于其制造业的支撑。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继续依靠一般性产品供给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制造业质量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大调整,使我国制造业亟需构建以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这为我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外部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环境对制造业质量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制造业需求层次不断提升,这为制造业质量升级提供了内部动力。全系统要坚持质量先行的指导原则,努力把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与《质量发展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任务对接,与供给侧质量提升对接,把加快制造业质量提升作为重要任务,努力为构建我国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优势作出积极贡献。

(三)人民群众普遍期待质量提升。当前,我国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重要阶段,但近年境外消费却屡创新高。特别是2015以来,中国游客到国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集中“扫货”现象屡有发生这说明,广大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低端产品,尤其是中等以上收入人群对高质量的生活充满期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与质量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产品质量需求与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困扰和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对消费品质量的信心没有得到根本提振。面对依然严峻的产品质量形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问题,从产品质量监督最薄弱的环节改进。要紧紧围绕消费升级制定措施,通过产品质量提升,提高供给质量,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质检事业改革与发展并重,机遇与挑战共存。全系统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切实加强产品质量治理能力,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为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加油助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质量安全保障。

三、扎实做好新年度产品质量监督工作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刚刚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质检工作的目标任务,坚持质量为本、安全第一、改革当先,努力实现“十三五”质检事业改革发展的良好开局。全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要求,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努力推动质量监督事业创新发展。

(一)坚持质量为本,以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供给侧改革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全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一要抓好消费品质量提升,促进改善消费品供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要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全国质检工作会对这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升消费品质量是提振消费信心,引导消费回流,促进国内消费增长的重要举措。全系统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总局监督司要会同“两委”和有关司局尽快拿出具体方案,特别是要围绕总局确定的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10种重点消费品,认真制定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各地质监局不仅要做好“规定工作”,也要完成好“自选动作”。要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争取工作支持,落实保障措施。既要综合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打好“组合拳”,也要积极推进社会共治,协调部门间相互配合,支持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商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齐心协力打好“大会战”。

二要抓好工业品质量提升,推动制造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全面夯实产品质量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提升工业品质量水平,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们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为主要手段,以重点产品质量提升为主要载体,在工业品质量提升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抓紧抓好。总局监督司要区分生产许可证发证产品和非发证产品,研究建立相应的质量提升机制。各地质监局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辖区内制造业分布情况,调研拿出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分类分层次采取质量提升措施。特别是要充分运用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这个抓手,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加快建设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区),推动制造业整体质量提升。

三要抓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提升。电子商务是新型业态、新生事物,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也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近两年来我们大力加强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制定了行动计划,收到了初步成效。但是,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总局监督司要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职责,搞好协调、抓好配合。要抓紧制定《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快完善“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产品质量监督机制,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各地质监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电子商务产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既要大力推进服务创新,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又要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推动和促进电子商务产品质量提升。

(二)坚持安全第一,以从严监管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安全问题向来是底线、红线。维护质量安全是质量监督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当前质量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质量监管尤其不能放松。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打好攻坚战、持久战,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

一要维护消费品安全。消费品安全是新时期质检系统要维护的“三大安全”之首,更是质量监督部门保安全的核心任务。全系统要在抓好消费品质量提升、夯实消费品安全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要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以推进信息化追溯为方向,探索建立消费品质量追溯体系,切实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要积极创新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推进建设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点,探索搭建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电子监测系统,加快建设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推动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效能。要着力增强消费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消费。要深入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消费者教育活动,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促进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二要维护食品相关产品安全。食品相关产品是食品安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保障食品安全非常重要。全系统要依法履行好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职责,认真研究谋划,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监管责任。要加快制定《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将《食品安全法》中的新制度、新要求、新规定落实到具体的监管工作中,为依法行政打好制度基础。要加快研究事前监管工作的生产许可改革,探索开展事中监管工作的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评价,优化事后监管工作的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工作程序,建立健全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全过程的食品相关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努力推动食品相关产品行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改革当先,以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治理能力。改革是时代的主题,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全系统要坚持改革先行,顺应改革、推动改革、深化改革,以改革赢得工作主动,用改革争取更大作为。

一要深化制度改革。要在巩固近年来各项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深化改革。要继续深化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取消和下放生产许可审批项目的意见,努力构建“市场配置资源、企业主体责任、政府依法监督、社会共治质量”的工业品质量监管体系,适时启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修订工作。要继续深化监督抽查制度改革,加大联动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国家监督抽查与地方监督抽查的统筹协调,强化抽查结果的分析利用,提高监督抽查的整体合力,同时落实随机抽查的要求,规范监督抽查全过程管理。要继续深化机动车安检机构资格管理制度改革,理顺安检机构资格管理职责,不断推动安检机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规范。

二要强化手段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既是质检部门实现科学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引领产品质量监管方式深层次变革的有效载体。要通过大力实施“互联网+质量监督”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资源,提高质量监督效能。要加强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生产许可全流程网上审批和电子审批,做到全过程留痕和监督。探索监督抽查采样可视化监督,提高监督抽查透明度。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等信息数据的综合应用,为科学监管、便民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不断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三要提高服务成效。全系统要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部署,拓展服务内容,深化质量监督服务成效。要紧密围绕“去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充分发挥生产许可证的政策约束作用,以钢铁、水泥等产品为重点,摸清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质量状况,严控新增产能生产许可审批,简化程序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能存量,加大行政许可退出力度压减已有产能。总局要加快制定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推进脱困升级的具体措施,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加强车用汽柴油产品质量监督,推动油品质量升级工作,组织开展空气净化器、防雾霾口罩、霾表等产品的质量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全系统要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突出从严治党这条主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健全工作责任制度,形成从严管理干部的新常态。要坚持从严要求与关心激励并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推动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志们,做好新的一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共同谱写产品质量监督事业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建设质量强国,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