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陇南创新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 发布时间:2021-12-24 10:26     信息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城市印记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是兰州、西安、成都三角区域的中心位置,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全市辖1区8县、199个乡镇(街道),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人。它是甘肃唯一属于长江流域且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既具北国之雄奇,又兼江南之灵秀,被誉为“陇上江南”。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物产丰饶,是北纬33度线上的“天然氧吧”和绿色宝库。

  地处我国西部的甘肃省陇南市,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诗仙李白曾在此留下千古绝唱《蜀道难》。过去,多山多水的复杂地貌,严重制约了陇南经济发展;如今,陇南儿女靠着辛勤的双手,打造出“陇南样本”,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陇南市聚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增效、广大群众增收,探索出“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增收多元化”的新路子,完成了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的转变。

  抓示范 建基地 推进规模化发展

  礼县苹果是陇南市15个地理标志产品之一,过去长在深山无人识,如今却漂洋过海,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在2021中国甘肃陇南(礼县)苹果产销对接洽谈会上,礼县苹果再一次受到追捧,单日签约额最高达4731万元。

  过去,陇南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如何将陇南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如何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顺势而为,掌握克敌制胜的利器?

  近年来,陇南立足资源禀赋,顺应市场需求,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的原则,加快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食用菌、蔬菜、茶叶、苹果、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做精中蜂、土鸡养殖等地方性特色产品。

  陇南是“大红袍”花椒的故乡,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作为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陇南市委、市政府高标准谋划并付诸行动,使花椒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截至目前,陇南市花椒种植面积250万亩,总产量2.55万吨,综合产值达45.83亿元。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主体、群众参与……随着合力不断增强,陇南市坚持集中连片、整流域整山系推进经济林果基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成了一批百亩试验园、千亩产业带、万亩示范区,培育了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社、专业乡镇,推动产业由点向面规模化发展。

  据了解,陇南市油橄榄、核桃、花椒的种植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中药材、苗木、养殖等产业年产值均在20亿元以上。陇南市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年产值达190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育龙头 延链条 推进精深化加工

  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企业带。

  康神苦荞酒业公司是武都区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在6个县区的27个乡镇发展订单产业,带动农户4万多户种植,户均年增收3300多元。

  陇南市坚持组织联合、产业融合促增收,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农户为基础、村办合作社为单元、乡镇联合社为纽带、县联合社为主体、股份公司为龙头的“宕昌模式”,有效激活了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

  “现在农户不怕种出来的药材没销路,我们不愁收来的药材没销路,订单农业改变了以前种收不同步、产品没市场的局面。”甘肃琦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建军说,“合作社将农户、企业连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企业需要什么,农户就种什么,销路有保障。”今年,该公司还将争取与当地农户签订2万亩中药材种植协议,帮助农民致富。

  陇南市从建强基地、打造龙头、强化服务到精深加工、拓展市场,从培育壮大、转型升级到外引内建,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茶叶、食用菌产业联合会,中国中药、长城果汁、利和萃取、满天红食品、富民公司……如今,在陇南大地上,一批集生产经营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在品牌培育、标准引领、延链补链、科技推广、市场营销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目前,陇南市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9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6万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3.5%,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

  重品质 创品牌 推进标准化生产

  品质是农特产品的生命,品牌是农特产品的灵魂。以提升品质、创建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直是陇南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10月中旬,以“新山珍海味助共同富裕”为主题的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力对话论坛在陇南举行,各方代表共聚一堂,交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经验、路径和策略,共商特色品牌、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创新发展思路。

  12月初,新华·中国(武都)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正式发布。该指数可全面客观反映武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内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在第五届雅典娜国际橄榄油大赛上,陇南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祥宇牌特级初榨橄榄油获评“最佳橄榄油”称号。这是中国油橄榄企业首次在橄榄油原产地希腊获得最高国际奖项。

  目前,陇南油橄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建成了19家油橄榄加工企业,研发出橄榄油、橄榄酒、橄榄化妆品等10大类80多个产品,注册祥宇、田园等40余件商标。

  陇南市强化品牌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全面推行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等科技增效措施,严格执行质量技术标准,新修订经济林和中药材种植标准26项,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30多项技术规程被确定为甘肃省地方标准。中国油橄榄之乡、花椒之乡、核桃之乡、药材之乡、半夏之乡等多个“国字号”花开陇南,享誉全国。

  武都花椒、礼县大黄、西和半夏、文县纹党、康县黑木耳、成县核桃、红川酒、徽县银杏、两当狼牙蜜……秦岭深处大自然的馈赠,经过传统工艺和漫长岁月的沉淀,呈现出独有的陇南味道,塑造出一个个享誉国内外的品牌。

  据介绍,目前陇南市有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个,有效用标“三品一标”农产品253个;8个区域公用品牌和27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培育注册祥宇、龙神、青崖关等特色农产品商标3902件,占商标总数的35.9%;武都区获批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抓电商 拓渠道 推进市场化营销

  好的品牌需要好的销路,但在千山万水阻隔下难有作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张加成是礼县永兴镇龙槐村的一名农民。他深知,房前屋后山高林密,即使把地里的苹果背到家里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更不用说背出去卖了。看着堆在院子的苹果,他心中没有收获的喜悦,而是发愁……

  后来,张加成参加了村里的网络培训班,学会了线上销售。想不到,过去让人发愁的苹果从线下一年卖200元,变成了现在一年能挣20多万元。每天醒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淘宝直播,带着众多“铁粉”去看苹果园,陪伴“粉丝”的同时,推销自家的农特产品。

  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经过多次调研,陇南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先进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可以把陇南农特产品经营分散、品种多规模小、产业链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于是发出了“让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的号召。

  在陇南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电商,谈何容易!思想观念保守、基础设施滞后、物流成本较高、电商人才匮乏、产业基础薄弱等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电商的发展。对此,市县区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出台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宣传,逢会必讲,从县领导到村干部、村民层层深入;手把手教,针对不同的层次,顺着市、县、乡、村四级逐层培训。

  “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是甘肃省首家大宗货线上交易平台。自2016年在陇南上线后,入驻商家很快增到400家,2019年完成线上交易5亿元,带动线下销售12亿元,涉及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茶叶、蜂蜜、小杂粮、白酒等多个行业。由此,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电商发展格局悄然形成。

  武都区鼓励41家花椒合作社的1688网店入驻“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借力发展网上大宗散装货交易。而且,许多合作社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提供单品供货、进行直播,全面拓宽花椒销售渠道。

  据了解,陇南市已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体系,有各类电商经营主体1.4万家,累计销售240多亿元,实现了农特产品由“挎篮小卖”到“热卖全国”的华丽转变。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如今的陇南,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一切都在深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