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守护安全 创新发展加强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25-04-18 18:09     信息来源:特设通

4月17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守护安全,创新发展,加强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主要围绕“如何加强特种设备全链条监管”对外发布一系列文件、规则和行动方案,主要包括《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通告》《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管理规则》《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治理等3个行动方案的通知》,并进行解读。此次发布的制度、措施紧密衔接、互为支撑,进一步完善了特种设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标志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迈向更高水平。发布会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中国城市报、经济日报、人民政协报、市场监管报记者的提问分别做了解答。

一是实施沙盒监管制度,强化事前监管。当前,我国特种设备产品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下简称“三新”)不断应用,传统监管方式只要求产品在实验室验证,难以充分暴露真实场景下的风险,且缺乏过程跟踪。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借鉴国际上沙盒监管理念,结合国内汽车等领域试点经验,推出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旨在划定“安全试验区”,允许企业在可控范围内试制试用,并同步监测风险、消除隐患,实现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的动态平衡。比如,采用最新材料制造锅炉、应用最新技术制造电梯,对这些材料和技术现有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尚未作出规定,就可以进入沙盒监管,在某一特定区域先进行试制试用,证明其安全后正式应用。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的申请主体是特种设备制造单位,主要程序包括申请、符合性审查、沙盒试验、技术评审、许可审批。“沙盒试验”是指对采用“三新”的特种设备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区域)进行的真实场景试制试用,沙盒试验、技术评审、过程监督,形成对“三新”特种设备产品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制度的实施,将有利于深度测试产品质量安全性能,识别产品设计时未考虑的潜在风险。

二是完善召回制度,强化事后监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已达2294.18万台,另有气瓶3.18亿只、压力管道117.48万公里。存在缺陷的特种设备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责令召回、企业主动召回等方式,对部分存在同一性缺陷的电梯、气瓶实施召回,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市场监管总局借鉴国内外产品召回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了缺陷特种设备召回制度。《规则》明确,特种设备生产单位是缺陷特种设备召回的责任主体。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零部件等存在同一性缺陷的,生产单位应当立即依法实施召回。召回流程包括停止产品销售、发出召回通知、制定召回计划、发布召回公告、实施召回等环节。《规则》的实施,将有利于倒逼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设计制造质量。

三是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整治,强化事中监管。针对旅游观光车辆、叉车使用过程中,和锅炉安装使用过程中的违章作业、设备超期未检等违法行为以及客运架空索道恶劣天气条件下(比如:大风天气)的安全风险防控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集中部署开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治理行动、锅炉安全提升行动和客运架空索道风险排查治理行动。此次集中开展的三项行动聚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重点加强锅炉、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使用安全管理,提升客运架空索道应对极端天气的本质安全水平。要求相关单位,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员培训,加强设备维护与检验。在企业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无证作业、设备超期未检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