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第一批“行风建设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
  • 发布时间:2025-04-25 16:30     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行风建设深入开展、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一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遴选。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响应,精心组织推荐,最终“天津南开:案后回访深化行风‘小举措’ 暖心助企优化营商‘大环境’”等10个优秀实践案例入选,现予以公布。

1.天津南开:案后回访深化行风“小举措” 暖心助企优化营商“大环境”

天津市南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将案后回访纳入执法流程,打造“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帮扶”的全链条执法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两条途径,对已接受行政处罚的经营主体逐一进行回访问需,指导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帮助企业破解经营难题。将案后回访与《优化营商环境备忘录》制度相结合,回访企业全部纳入签约范围,进一步拓展涉企监管服务的维度和深度,持续优化事前规范、案后延伸服务质效,推动辖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目前,已完成2024年全年案件100%回访,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0余个,完成各类咨询答疑50余条。

2.河北衡水桃城:专班巧解千千结 行风暖拂万民心

河北省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桃城区分局中华市场监督管理所以行风建设为抓手,探索组建“行业调解专班”,以“精准化”调解服务破解消费维权领域难点。以“学”为先,探索构建“学—训—战”立体化培养机制,组织案例学习,定期实战演练,构建能力提升闭环。以“审”为重,针对疑难案件采用“三审制”,推行“调解+执法”联动,食品类纠纷处置平均时长从7天压缩至5天,案件查办质效有力提升。以“防”为要,建立“纠纷处置—分析预警—源头治理”反向溯源机制,对投诉较多的经营主体开展“体检式”约谈10余场,调处纠纷4000余件,推动风险隐患源头清零,实现行风和业务质效双升。

3.内蒙古呼伦贝尔:以行风建设赋能修复信用“裂痕” “五办协同”助企重塑诚信“金身”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巩固行风建设成效,探索构建信用修复“五办协同”机制,主动引导和服务企业修复信用“裂痕”。“网上办”提效能,公布咨询电话、修复指南,以“零见面”“即时办”提高企业信用修复便利度。“主动办”强帮扶,对1624家“休眠”企业开展定制化“唤醒”服务,以政策宣讲激发企业活力。“一次办”破壁垒,在偏远地区设立118个“帮代办点”落实“最多跑一次”承诺,打通信用修复“最后一公里”。“多项办”优服务,融合年报指导制作公益短片,全程跟进帮办代办多项办。“提醒办”促合规,推行处罚决定书、合规建议书及修复告知书同步送达机制,助其重回诚信赛道。机制运行以来,受理信用修复企业3743户,网办率上升至90.38%,“帮代办点”服务1.6万户企业年报,3374户企业提交信用修复申请。

4.辽宁:锚定“九条严守”长效机制 筑牢行风建设纪律作风底线红线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举一反三,制定实施“九条严守”工作纪律要求,即:严守出勤制度,不准无故缺岗、迟到早退;严守用餐制度,不准提前就餐、超时用餐;严守午休制度,不准超时休息、延时返岗;严守请假制度,不准随意批假、擅自离岗;严守值守制度,不准上班锁门、窗口无人;严守公开制度,不准态度生硬、漠视诉求;严守接待制度,不准懒散懈怠、推诿扯皮;严守值班制度,不准脱岗漏岗、反应迟缓;严守着装制度,不准便装执法、仪表不整。同时,建立行风建设“包保指导”工作机制,即:省局分管负责同志包市、处室负责同志包县(区),常态化滚动式开展下沉指导、明察暗访,逐级压实责任链条,防止松劲懈怠、疲劳厌战;聚焦县级以下这一关键环节,开展工作纪律专项整治。今年以来,“九条严守”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覆盖实施,累计暗访全市64个市场监管所,电话抽查市场监管所72个,发现解决问题56个,干部职工纪律作风和服务意识明显提升。

5.上海:探索推出市场监管“法治云体检” 当好公共法律服务“店小二”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动行政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依托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上海)建设,在“随申办企业云”上线“法治云体检”服务模块,为全市企业免费提供在线市场监管法律风险提示和合规建议。“法治云体检”汇聚市场监管部门准入准营、质量基础、综合监管、执法维权等领域66项数据,企业可通过“申请体检”随时查看覆盖企业基本信息和日常监管信息的“体检结论”和定向版、普惠版、政策指引版“健康建议”,便利企业高效了解政策、精准匹配政策、快速使用政策,实现行政指导提质不扰企。

6.江苏苏州:以“换位跑一次”优行风、提质效

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聚焦办件量大、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多的重点领域,深入开展“换位跑一次”工作。市局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以普通群众或经营主体身份走流程,坚持走前“瞄准问题”、走中“思考答案”、走后“跟踪解决”工作理念,通过“现场看、具体办、跟踪问、闭环改”四个环节,检视业务办理流程、政务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体验、反馈、优化、评价”工作闭环体系,推进流程优化再造、服务提质增效。活动开展以来,已提升食品生产、CCC认证、化妆品备案等10余项业务的办理质效,变“被动响应”为“主动赋能”,切实“跑”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7.山东淄博:以“进千企 解难题 促发展”活动推动强行风优环境同频共振

山东省淄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破解企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探索“进千企 解难题 促发展”为企服务模式,探索开展送政策、送职能活动,打通政企联系、服务发展的快速通道。坚持“企业点单、部门上菜”,制定出台涵盖知识产权、质量、标准等60多个项目的服务企业事项清单,实现服务清单化、清单清晰化、服务专业化。坚持“精准对接、闭环服务”,聚焦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涉企诉求收集、办理、反馈闭环管理机制,累计服务企业1241家,解决诉求2621项。开发上线助企赋能“码上办”小程序,对企业的诉求1个工作日取得联系。

8.湖北黄冈:“您有事 我服务” 以行风建设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

湖北省黄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行风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您有事 我服务”党员干部入企帮扶行动。建立“清单管理+干部包保”机制,组建18个服务小分队,真正与企业结对子,一对一帮扶解决具体困难。实施“政策宣传+精准滴灌”行动,组建业务骨干、法律顾问组成的宣讲队,针对审批服务、质量提升、标准制定等需求,定期开展宣传培训,全面提高政策知晓度。构建“专家服务+联合施策”平台,发挥市场监管系统合力,联合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计量检定、特种设备等高效服务。行动开展以来,走访经营主体2.6万户,帮助1528家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675个;开展针对性培训61场次,惠及经营主体1.8万余户。

9.四川:推行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 破除企业跨区域迁移障碍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从便利企业群众办事、服务区域协同发展角度出发,破除企业跨区域迁移障碍,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该模式将市场监管、税务、住建、人社、医保五部门的企业迁移登记、税务迁出申请、社会保险登记等12个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办理,实现企业迁入申请、迁出调档、迁入登记3个事项在川渝两地跨区域集成办理,切实减轻企业群众办事负担。该模式推行以来,共办理省内迁移1403件,川渝间迁移59件;线下跑动次数由9次减至1次,提交材料由32份减至8份,办结时限由10个工作日减至4个工作日。

10.陕西:数字赋能优行风 复检异议惠民生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目标,聚焦复检异议办理堵点难点问题,探索建立复检异议线上办理新模式。该模式下,企业可随时随地在线提交申请,实时查看审核进度和结果,复检异议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企业需求得到及时受理、妥善处理和快速反馈。同时,制作操作指南和视频教程,与不合格食品结果通知书一并送达企业,解决了过去复检异议耗时长、群众申请跑动多的问题。该模式推广使用以来,已办理企业线上复检异议77起,占全部复检异议案件的95%以上,有效提高复检异议办理效率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