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加强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在提升监督检查质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今年3月,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在该省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行业协会、检验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中广泛设立食品生产安全风险哨点,确定信息员,随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反映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或有关线索信息。市场监管部门收到风险信息后,及时进行分析研判,采取整治措施,形成“接收、整治、结果”闭环。
针对重点整治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该局制定印发了2025年度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隐患清单、重点产品整治计划和重点整治区域名单,将17个食品品种、73个地区纳入重点整治,组织各地根据监督检查、抽检监测、网络监测、投诉举报、案件查处等监管信息,持续深入查找本地食品生产风险隐患,动态补充完善风险隐患清单。同时指导各地发挥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和执法稽查等监管合力,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方案,组织开展整治活动。
该局今年还组织各地对连续抽检不合格和重点指标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建立工作台账,对整改工作实行跟踪对账,督促企业认真开展专项自查和针对性整改,并将整改举措形成制度性管控措施。调高建账企业风险等级,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抽样检验,在监督检查中对企业的出厂检验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整改情况进行对账销号,如再次不合格,将重新开始整改工作。
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还创新丰富“食品生产帮扶特派员”等工作载体,常态化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规范提升工作,持续开展“一市一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启动第二批百家“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对符合条件且自愿申请成为培育对象的食品小作坊,按照“培育为先,好中选优”的原则,“一坊一策”制定培育方案,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资金奖补等多种形式,指导完善生产条件、优化生产工艺、规范生产管理。目前经过书面评审、现场评审、社会公示后,确定100家“食安名坊”并发放证书。同时,加强跟踪监管,根据“食安名坊”生产经营状况实行动态调整。